通常要求患者安靜5分鍾以上,坐位、上臂血壓為準,血壓計袖帶應能圍住上臂,占2/3上臂長度為宜,迅速充氣使壓力高出收縮壓20毫米汞柱後逐漸放氣,每秒鍾下降3毫米汞柱,聽到清晰搏動時血壓計的讀數為收縮壓,聲音變調或消失時為舒張壓,最好重複2~3次,以穩定的讀數作為血壓值。
冬季高血壓患者應每天測量血壓
高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而冬天又是中風高發季節,專家建議,對於年長者而言,如果有高血壓的情況,要記得每天量血壓,以避免血壓突然升高發生中風狀況。由於冬天氣候寒冷,血液循環不良,血管容易堵塞,所以要切實量好血壓,注意血壓變化,充分掌握血壓狀況,以避免血壓升高。同時,提醒高血壓患者,血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一天當中就有變化,所以在量血壓時可定時測量,準確記錄,除了可供自己掌握血壓狀況外,也可供醫生開藥時參考。
醫學專家指出,冬天,高血壓患者測量血壓的時間最好是在上午的8~10點。為何要在上午測量血壓?這是因為大多數高血壓患者24小時血壓的高峰值在上午,下午則有所下降,到了午夜呈低穀狀態。
而高血壓患者測量血壓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一天中的血壓究竟有多高,以判斷自己的血壓狀態及治療效果。所以,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來說,血壓監測最好是在上午而不是在其他時間。為何冬天要把測量血壓的時間放在上午8~10點呢?這是因為冬季日出前後溫差較大,可以相差5℃~8℃,這樣大的溫差對血壓的影響十分顯著。一般情況下,10點鍾後患者的血壓開始降低。所以,為了獲得較為準確的血壓值,在上午8~10點時測量血壓更為科學一些。
血壓有時要上、下肢體一起測
測右上臂肱動脈血壓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血壓測量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
對於首診為高血壓以及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需要測量雙側上肢血壓,有些還需要在測量上肢血壓後,再量一量下肢血壓。
國際通行的測量血壓的標準是,正常人的血壓測量部位一般選在右上臂;而對於初診患者,則應分別測量左、右兩側上肢血壓,以作對照,如果雙側血壓相差不大(小於10毫米汞柱),以後隻測量右上臂血壓就可以了。
如果患者雙上肢血壓相差在10毫米汞柱以上,則要引起注意,因為他可能存在一些血管疾病,比如血壓偏低的一側可能存在動脈狹窄或大動脈炎。
測量下肢血壓也很重要。正常情況下,同側下肢的血壓一般比上肢高出20~40毫米汞柱。但當下肢血壓低於或者等於上肢血壓的時候,往往提示主動脈或股動脈有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病變。
此外,高血壓患者一旦感到下肢疼痛、痙攣或冰冷,也應該在測量上肢血壓的同時再測量下肢血壓。如果測量結果顯示上肢血壓明顯偏高,而下肢血壓偏低,甚至無血壓,則可能存在外周動脈疾病或動脈狹窄等病變。患者需要到醫院做超聲波掃描及其他檢查,進一步明確病情。
專家提示
下肢血壓的測量方法
準備:患者休息5分鍾以上。俯臥位,下肢肌肉放鬆,褲口寬鬆。
方法:袖帶平整縛於大腿下部,氣囊縱軸中線壓於肱動脈上,下緣距肘窩4厘米處,鬆緊以伸進一指為準;聽診器胸件置於肘窩中點肱動脈搏動最強的部位,與皮膚緊密接觸,以左手固定,勿塞於袖帶下。右手擠壓輸氣球,輕輕加壓,使水銀逐漸上升,當水銀柱達173~188毫米汞柱時放氣,放氣速度以每秒4毫米汞柱,使水銀柱緩慢下降,中途不能再次打氣,以一次為準。以聽到第一次搏動音時水銀柱指示的刻度為收縮壓,搏動音突然消失為舒張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