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時此刻,我又一次聽到了電腦音箱裏傳來的汪峰經典作品《存在》:
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
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分離
多少人笑著卻滿含淚滴
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
誰明白生命已淪為何物
…
在人類已經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今天,汪峰在歌詞中所描述的情景難道不正是現代都市人在日常文化生活中所普遍遭遇到的真實境遇嗎?
的確,無論是資本邏輯所導致的人類本質的嚴重異化,還是現代性所引發的一係列文化病症,狼狽為奸的資本邏輯和“現代性”對於人類所造成了種種災難性後果不僅沒有自行停止的跡象,反而還在愈演愈烈。因此,對於世界上所有生活在“物的依賴”社會形態中的人類成員來說,無論你是普通上班族,還是商業精英;也不管你是專業學者,還是政府官員;不分種族,也不分性別,我們每個人都來到了在這一關乎自己以及自己下一代前途命運的丁字路口麵前做出曆史性抉擇的時刻:
“我們究竟是應該將當下這個由資本邏輯和現代性所統治的‘物的依賴’社會形態視為人類曆史發展的終極宿命,還是應該為了一個全麵超越資本邏輯和現代性的理想社會目標而不懈奮鬥?”
選項A :“物的依賴”社會形態就是人類曆史長河的盡頭,我們必須認命。盡管資本邏輯造成了我們隻能以一種被閹割了自由個性的“經濟人”和“消費主義病毒感染者”的異化存在方式隨波逐流,現代性的諸多文化病症也使我們遍體鱗傷。但至少,它們能給人類帶來高速發展的科技水平和源源不斷的物質財富。
選項B:“物的依賴”社會形態和它之前的“人的依賴”社會形態一樣,都隻是人類漫長曆史進程中的一個發展階段而已。雖然我們必須承認,人類尚未完全具備超越資本邏輯和現代性的客觀曆史條件,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後代理所應當永遠做資本邏輯和現代性的奴隸。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將徹底掙脫資本邏輯和現代性的牢籠作為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目標,並且沿著這一方向堅持不懈地勇敢前進。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希望消滅資本邏輯所導致的嚴重異化,重新複歸到感性生活創造過程的人類本質。也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希望治愈現代性所傳播的各種文化病症,實現人類真正的自由個性,從而使科技水平和物質財富實實在在的轉化為人類“穩穩的幸福”。
A選項顯然意味著維持現狀。而B選項,我們需要考慮清楚的是,它所設定的那種徹底超越資本邏輯與現代性的理想社會目標是否真的值得人類為之進行不懈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