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長,不是教育
文+楊春華
媽媽確實不是萬能的,但至少可以做到這一條——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不馬虎、不敷衍,這是楊瀾給自己定的規矩。
試想,圍繞著子女的教育、娛樂、醫療、飲食等諸多方麵,一個普通的家庭,即使傾其所有,給予子女上好的物質條件,卻終究會輸給精力與時間。我們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麵:孩子早起去悅來中央公園晨練,晨練後去沙坪壩上學,放學後去北濱路方特科幻公園玩耍,或者去江北嘴科技館參觀,或者去江北步行街購物,或者去鳳天路重慶圖書館,如果有點小病小災的,還得直奔渝中區兒童醫院……想想也是醉了。
從胎教開始的嗬護
誰來幫助忙碌的父母嗬護孩子?通常是年老的婆婆爺爺。但現在,金茂國際生態新城在中央公園推出的“成長地產”接過了這一重任,其“兒童成長無憂嗬護體係”細心嗬護孩子的每一天,關心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甚至無微不至到胎教、早教。
胎教一般是為了促進胎兒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發育成長,同時確保孕婦能夠順利地渡過孕期所采取的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各方麵的保健措施。準爸媽為了獲取胎教的專業指導,常不辭辛勞,驅車或乘車幾十分鍾去請教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士。台灣作家奶爸卡卡在親子書籍《愛你,是我的信仰》中講道:他駕車與懷孕的妻子出去散心,在狹窄的山路上被後車閃燈催促,並被後車車主破口大罵,為了妻兒的安全,隻得顧全大局,息事寧人,讓那路怒症患者一逞口舌之快。在重慶,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晏先生也曾有類似遭遇,因車道不寬且彎道較多,由於擔心車上懷孕妻子的身體,他隻能慢慢行車,結果被後麵的司機不斷騷擾。晏先生本是性情中人,平日裏也喜歡與人一辯高下,被頻繁騷擾之下,忍不住斥責了後車司機幾句,卻招來後車駕駛員用棍棒敲擊頭部,血流當場。筆者的朋友李先生為了保護有身孕的妻子,硬扛住路怒症司機的拳打腳踢。本文此刻無意拷問那些路怒症者,但當人們去尋求專業胎教、早教和親子機構的谘詢指導時,路途卻成為了一次冒險。
金茂國際生態新城將引入知名胎教、早教、親子機構,讓置業者免去路途的辛苦和風險,在家門口就可得到專業的兒童成長輔導。這對孩子的父母而言,是省時省心的人性化之舉,對孩子而言,也爭取到更多休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