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陽雜文精選小輯
亂彈
作者簡介:張心陽。安徽桐城人。高級編輯。1979年2月參加南疆作戰。三次立功。1988年從事專業媒體工作並開始雜文隨筆寫作。現為北京雜文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出版《帶毒的親吻》《中國雜文·張心陽集》等多部文集。十餘篇文章選入中學生課外讀物。對蘇聯問題的研究並撰寫的係列雜文曾在文壇引起波瀾。
我相信這樣的“陣痛邏輯”
管轄湖南鳳凰古城的縣政府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連同沈從文、吊腳樓、苗寨風情、苗家美食等一起,將古城以51%的股份賣給了開發商,繼而以每位遊客148元的價格收取門票。因為限製了遊客進城,古城裏酒店、客棧、船主等商戶頓時生意慘淡,於是一起群體性事件在美麗的古城持續爆發。抗議者擁向街道、擁向城門。擁向河邊。
麵對群體性事件,我們的政府已然學得相當成熟。氣舒神定,他們隻動用警察,沒有慌張。沒有退縮,也不必對商戶妥協。縣主管官員帶著領袖般的口吻對媒體說:“這是新政帶來的一個現實”,“新政陣痛是必然的。”
我非常佩服這位官員的水平,他的話深得中國目前社會管理之精髓,人們的一切心結都可以從中釋然,沒有絲毫的理由不相信這樣的“陣痛邏輯”。當代中國人就是這樣從一個個陣痛中走過來的,隨著人們適應和習慣一個個陣痛。讓陣痛變成長痛,長痛變得麻木,之後就不再有痛感了。這次鳳凰城商戶的陣痛,無非是生意蕭條的陣痛,須知,中國人有多少陣痛要比這高出N“分貝”。
人們印象裏最早的是物價之痛,那年頭一說鹽要漲價、米要漲價、煤球要漲價,人們那個搶購,用排山倒海來形容也不過分。後來是什麼東西都漲價。想漲價就漲價。不該漲價的也漲價,就再罕見有多少人排隊搶購什麼東西了,聽到漲價的聲音就像秋天聽說樹要落片葉一樣。這就是陣痛變成了長痛而不覺得痛的感覺。
近幾年的住房也是百姓心中一個痛,當初房價漲一漲,百姓痛一痛,政府管一管。而將實際情況連成一條線來看,政府越管,房價越漲,管了十年,瘋漲十年。人們懷疑。這政府是不是房產商的托兒,或是房地產商後台老板?現在百姓再也沒有心情焦慮和疼痛了,因為敏感的神經早已碎成N段,不再指望政策,也不質疑政策,能做的。就是看政策裏有什麼漏洞,比如婚姻與住房的關係,通過離婚再複婚、複婚再離婚的折騰,鑽點房政空子。
如果人們不會忘記,某年的社會動蕩與腐敗有著密切關係,因為那時人們神經還敏感,充分感受到腐敗之傷痛,對查出個貪汙幾十萬的貪官就恨不能碎屍萬段。現在早已不這樣了。出現貪汙幾千萬乃至上億的官員,也當成笑話調侃,誰要是錢貪少了、情婦養少了,被舉報出來還覺得挺冤,深表同情。因由也自不必說,過去人們痛恨腐敗是沒有適應腐敗,逐漸地腐敗人物多起來,腐敗質量提高,成為常態,大家就習慣了。不信試試,中國人三個月不聞腐敗事件。反而覺得身上像沾了跳蚤似的,很不習慣。
這期間自然還有下崗陣痛、教育陣痛、醫改陣痛、鈔票貶值陣痛、有毒食品陣痛、禁言禁語陣痛、被代表被增長被幸福被死亡陣痛……中國百姓似乎命裏注定要經曆人生全方位、全過程的陣痛,從經濟利益到民主權利,從自然生態到人身自由。從維護私有財產到維護人格尊嚴……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接受待遇不公的陣痛,從走上社會就開始麵對機遇不公的陣痛,從一行使個人權利開始就遭遇權利不公的陣痛。從走出產道的陣痛,一直到焚屍爐的陣痛。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我們的一些社會管理者深諳此理。天天侵占你的利益,久而不知利益被侵占;天天剝奪你的權利,久而不知權利被褫奪;天天麻醉你的神經。久而不知神經已被麻醉。我不相信,鳳凰古城被政府和開發商強行奪走壟斷經營權後,普通商戶僅僅是個陣痛,十天半個月又能恢複經營生機。門票的意義就是要把一部分人甚至很多人擋在門外,這是傻子都曉得的道理。我相信的是,縣長大人所說的“陣痛邏輯”是真理,商戶們強忍著慘淡的生意,持續地強忍著慘淡的生意,最後不得不使一部分人撤離市場,關門大吉,淪落為民工或盲流,中產變成無產。對新政造成的“陣痛”成為一生刻骨銘心的回憶。因為他們正在精製地製造著又一個“陣痛邏輯”的標本。
“陣痛邏輯”衍生出難以數計的新概念和現實,比如,多少人以為當下熱門詞彙“屏絲”是個庸俗不堪之詞,然而我就不這樣認為。這是人們經曆了一次次陣痛的結果,是長痛、久痛之後神經麻痹的哀歎。有識之士呼籲,不要讓有誌青年都成為屌絲。可屌絲的感覺就是國人經曆了一次次陣痛的感覺,它是時代留下的一個深刻的符號。
氣場乎氣虛乎
有一個說法:大人物是有氣場的。說這個氣場散發一種人難見、神莫測的能量,可以形成一種衝擊波,讓人自我矮化。不擊自潰。許多人都在這麼說,但好像都沒怎麼經曆過。不過,我倒是看到有人經曆過。
那是在某單位成立×周年的時候,某大人物要來視察。大家早早就剃好胡子理好發,還有女同胞專門買了鮮豔的衣服,如同過年。視察那天,大家站好準備與大人物合影的隊形。靜靜地等待大人物的出現。可是,大人物就是遲遲不出現,於是大家就耐心地等待,半小時、一小時地等待。許多人越是等待,就越有一種期待感,越有期待感,就越感覺到自己在一點點地失重。終於,突然有人宣布,大人物已到,請大家熱烈鼓掌。於是,我明顯地看到有人就像受到一種無形能量的衝擊,重心頓時不穩。身體開始晃動。行止有些失常,頭腦像是出現了空白……我想。這大概就是大人物氣場所產生的作用吧。
可能是我天生木訥,神經不夠敏感,與許多人不太一樣。沒有感受到大人物有那麼大的氣場,就那麼呆呆地站著,也沒有太多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不過過後我還是似信非信地認為,大人物是有氣場的,不然,一見大人物怎麼那麼多人反應強烈。
然而,有一件事把我將信將疑那點想法顛覆了。那是在H國發生的一件事,一位出租車司機像往常一樣拉客賺錢。傍晚時分他拉到一位顧客,與平常一樣看也沒看拉著就走。走著走著彼此就不由自主地攀談起來,談社會、談人生、談生活不順心的事,有時還不免夾帶一些髒話。後來遇到堵車,司機瞅了顧客一眼,這一看不要緊,原來這顧客不是別人,正是他早有耳聞的大人物。這時突然就慌了神。腦子有點蒙,心跳也加快,汗不住地往下淌,想接著再說點什麼,可就是說不出來。一句話,當初與顧客閑聊時的那種自然,那種心平氣舒,頓時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