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1 / 3)

盧梭著作

盧梭的主要著作有: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1754)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是盧梭應法國第戎科學院的征文而寫的論文。文中提出了私有製的出現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這一鮮明思想。在闡發政治思想性質這一問題上,其重要性僅次於後來的《社會契約論》;而在思想體係上,本書可視為《社會契約論》的基礎和緒論。

在本書中,盧梭沿襲其他自然法學派代表人物的觀點,認為人類的發展經曆了自然狀態和社會狀態兩個不同的階段,因此本書也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詳述了自然狀態以及在自然狀態中發展起來的、導致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因素;第二部分論述了社會狀態中人類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墮落的發展。

《愛彌兒》(1757)

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於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製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

全書共分五卷,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這種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無疑是一大進步,但這種分期以及把德、智、體教育的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學的。

《社會契約論》(1762)

《社會契約論》共分為四卷四十八章,分別對“人類是怎樣由自然狀態過渡到政治狀態的,以及公約的根本條件是什麼”、“立法”、“政治法,即政府的形式”和“鞏固國家體製的方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全麵的討論,其核心目的是論述政治權利的基本原理,因此該書又名《政治權利的原理》。

本書作為西方十七、十八世紀資產階級用以反對封建“君權神授”理論、爭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是最重要的政治學著作,亦為世界思想寶庫中的重要經典之一,在本書中,盧梭國家與人民、國家與法律、自由與平等、國家與社會等角度對社會契約理論進行了全麵而深刻的闡述。處在革命時代的各國資產階級都曾把它當作福音,並在革命勝利之後參照其理論確立本國的政治和法律製度。

《懺悔錄》(1767)

《懺悔錄》是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寫於盧梭悲慘的晚年時期。當時盧梭被當局和教會通輯、逮捕,被當作瘋子和“野蠻人”而受到緊追不舍的迫害,以致其貧困潦倒。《懺悔錄》就是在這段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中斷斷續續完成的。這樣一部在殘酷迫害下寫成的自傳,一部在四麵受敵的情況下為自己的存在辯護的自傳,全書都充滿一種逼人的悲憤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以其思想、藝術和風格上的重要意義奠定了盧梭長久地受人景仰的崇高文學地位。

盧梭在《懺悔錄》中的確以真誠坦率的態度講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個方麵,“既沒有隱瞞絲毫壞事,也沒有增添任何好事……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他大膽地把自己不能見人的隱私公之於眾,他甚至承認自己在這種或那種情況下產生過一些卑劣的念頭,甚至有過下流的行徑。《懺悔錄》的坦率和真誠達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這使它成了文學史上的一部奇書。

休謨

大衛·休謨(1711~1776),英國哲學家、曆史學家、經濟學家,在哲學上的作用和地位與康德相當。

休謨開創了近代歐洲哲學史上第一個不可知論的哲學體係。其懷疑論為19世紀英國非宗教的哲學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其不可知論觀點為實證主義者、馬赫主義者和新實證主義者所繼承,對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休謨生平

大衛·休謨1711年5月7日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父親是在寧威爾區擔任律師的約瑟夫·休姆,屬於休姆伯爵家族的一支,並繼承了祖上的產業。母親是法爾科納夫人,法律學院院長大衛·法爾柯納爵士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