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追溯原因時,認為韓國人挖掘和發揮了儒家文化中的忠、孝、誠、信、禮、義等精髓,使之融入現代市場經濟和社會生活之中。韓國人把儒家文化做成了文化產業,我們觀看創造了“韓流”奇跡的影視作品,它們之所以深深地打動觀眾,正是其中的儒家傳統文化在起核心的作用。而中國麵對著亞洲金融危機的巨大壓力,鄭重地宣布“人民幣不貶值”,並向周邊國家和地區提供援助,這種見義勇為的負責任的行為博得了舉世公認的讚譽。各國政要紛紛表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此舉不僅東南亞一些國家受益,而且使世界經濟免遭更大的衝擊,我們表示欽佩!有趣的是,這些金融危機危害輕、複蘇快的地方,都是華人或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絕非偶然。我認為,從儒家文化傳統的角度,這些國家和地區比起東南亞危機嚴重的地方,具有儒家傳統的“真傳”,因而危機的影響小,複蘇快。
總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迅猛發展也好,衰退也好,又複蘇也好,儒家文化在其中的正麵價值是肯定存在的,決不容忽視。
二、從金融海嘯看儒家文化的獨特價值
在1997年、1998年東南亞國家引發亞洲金融危機的10年後,自2008年9月中旬以來由美國“華爾街風暴”引發的席卷全球的房價下跌、房貸斷供、美元貶值、股市跳水、物價飛漲、金價飆升,人們將其稱為比亞洲金融危機還要嚴重的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麵臨如此動蕩的危險局麵,人們反思其思想理論的根源,批判華爾街的倫理缺失,正如溫家寶總理2009年2月在劍橋大學的演講中指出的:“道德缺失是導致這次金融危機的一個深層次原因。一些人見利忘義,損害公眾利益,喪失了道德底線。”麵對著金融海嘯,人們不能不再次地將目光投向與西方經濟倫理所不同的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東方經濟倫理。“金融海嘯”的事實越來越顯現出儒家文化精華的價值。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儒家文化精華是防止和緩解金融海嘯的“定海神針”,也是防治經濟危機的靈丹妙藥。
1.金融海嘯的深層文化原因
以藥治病,還要弄清楚病症。金融海嘯如果反映的是經濟倫理的缺失,就有可能用儒家經濟倫理來救治。
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是由華爾街引發,美國政府金融監管機構乃至美國的普通投資者、消費者共同參與,進而影響到全世界的百年難遇的經濟危機。從不同主體的行為動機來分析,的確是患了“道德缺失症”。
(1)美國金融家的貪婪。西方奉行個人利益至上的利己主義文化和弱肉強食的自由競爭文化,必然導致人心的貪婪。華爾街具有的金融地位和專業知識,使得金融霸權和欺詐大行其道。他們設計出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隱藏著高度的投資風險,卻以專業的複雜和超值的包裝所掩蓋,並讓推銷者巧舌如簧地誘使人們購買,最後使得金融泡沫無限吹大,傳銷式的接力棒無人接盤,引發全球性的金融海嘯。金融家的不仁不義,不講利益之“和”,是金融海嘯的始作俑者。
(2)金融監管機構的失職。雖然西方現代金融市場體係和機製較中國更為成熟完善,但由於美國信奉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原則,以格林斯潘為代表的金融監管機構過分地信賴金融機構自身對風險的把握和自律,對金融企業及個人為使自身效益最大化而進行盲目和不負責任的所謂金融“創新”,采取放任甚至縱容的激進做法,喪失約束的職責,釀成金融海嘯的嚴重後果。金融監管機構的不盡職責,疏於監管,是金融海嘯的助虐者。
(3)各類投資者的冒險。市場經濟當然是投資者的樂園,但投資風險的防範,不僅考驗著投資者個人的素質,一旦失當,往往會釀成重大的社會問題。金融海嘯得以形成,也與包括投資房地產和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各類機構的、個人的投資者風險意識不高、投機心態嚴重有關。由於投資者被利益蒙住了眼睛,就會在投資方麵控製不住風險,更難以識破那些金融衍生產品的偽裝,在利益的誘惑下被拉下了水。投資者的不穩健、不理智,是金融海嘯的參與者。
無論是金融家,還是監管機構,或是投資者,都在金融海嘯的形成方麵難辭其咎,同時他們又大都是金融海嘯的受害者,隻有極少數人如那些金融機構的CEO高管得以從中漁利。可見,經濟倫理的缺失,其結果是既害人又害己的。
2.儒家文化防治金融海嘯的根據
要想以藥治病,先得了解該藥的藥性。為什麼說儒家文化對救治金融海嘯的“道德缺失症”具有重要的價值呢?這是由儒家經濟倫理所含具的精華所決定的。我在《儒家經濟倫理精華》一書中,提出儒家經濟倫理精華的本質是“經世濟民”,特征是“經濟合理主義”,內容是“六德”,即“仁”、“和”、“中”、“穩”、“實”、“儉”參見戢鬥勇:《儒家經濟倫理精華》,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其中,“仁”是經濟動因論,“和”是經濟關係論,“中”是經濟方法論,“穩”是經濟狀態論,“實”是經濟效能論,“儉”是經濟品格論。有了這“六德”,經濟的大船在大海中航行就有了“定海神針”,能夠應對各種驚濤駭浪;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患也有了療治的良藥。
這“六德”構成的“經濟合理主義”之所以是儒家經濟倫理的精華,在以往的曆史實踐中得到檢驗和證明。亞洲四小龍經濟的成功,引發了人們對儒家經濟倫理的重視。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也說明了儒家文化基因發揮了積極作用。以珠江三角洲為例,儒家經濟合理主義對珠三角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市場經濟建設所起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①務實求真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②家鄉親情吸引了港澳等外來經濟要素;③民生至上決定了經濟突破口的選擇;④持中穩健保證了改革發展齊頭並進;⑤勤儉創業積累了雄厚的發展資金;⑥敬業精神促使了企業穩定和素質提高;⑦誠信和諧拓展了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儒家文化精華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價值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建構市場經濟新道德的“營養劑”;二是促進市場經濟形成發展的“催化劑”;三是體現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本質的“黏合劑”;四是突出市場經濟中華民族特色的“添加劑”;五是克服市場經濟的弊端的“解毒劑”。如果說儒家文化精華的作用在具有儒家文化傳統的東方國家和地區已經被曆史實踐所證明的話,那麼,近年來,儒家文化的普世價值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次金融海嘯的爆發,必將再次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