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水化合物。黃酒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因類型的不同差別較大,最低的為幹型黃酒,含量l%左右,是啤酒的2倍;最高的為甜型黃酒,含量在10%以上,是啤酒的20多倍。並且黃酒中的碳水化合物幾乎全部是微生物發酵所產生的葡萄糖、果糖和低聚糖,這些糖能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或轉化為糖元備用,不會導致人體發胖或引發齲齒病等不良後果,而且所含的低聚糖易被腸道中有益於健康的微生物利用,起到調理腸胃的作用。(2)氨基酸。每升黃酒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平均達30克以上,分別是啤酒的9倍和葡萄酒的3倍,而且主要以氨基酸的形態存在,種類多達18種以上,其中含有人體不能合成而必需的8種氨基酸,可被人體全部吸收,對組織細胞的生成和修補及一些激素、抗體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3)維生素。黃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關分析表明,黃酒中一般都含有豐富的Vb1;、Vb2和Vpp,有些所含種類更多,除上述三種外還含有Vb5、Vb6和Vc等,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中起重要作用。例如,黃酒中含Vb10.0186mg/100ml,若每天飲用200ml黃酒,即相當於需要量的2.86%,這在營養學上是很有價值的。(4)礦物質。由於黃酒的獨特工藝和對釀造水的特殊要求,其所含的礦質元素也異常豐富,不僅含鉀、鈉、鈣、磷、鎂這些常量元素,還含有鐵、鋅、銅。錳、硒等微量元素,其總含量高達130mp/100ml,是啤酒的1.5倍,葡萄酒的2倍,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其中鈣對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鎂可增強人體代謝時酶的活力,鋅對人體的智力發育提高起關鍵作用,硒具有抗癌的功能。[美食中國]
黃酒素有“西藥之長”之美稱,是醫藥上很重要的輔料或“藥引子”。中藥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燒煮、蒸炙一些中草藥或調製藥丸及各種藥酒,據統計有70多種藥酒需用黃酒作酒基配製,像開胃健脾、順氣消食的“神仙藥丸酒”;溫補腎陽,健脾利濕的“仙靈脾肉桂酒”;治風濕性關節痛,四肢麻木、筋痹的“五加皮酒”;主治反胃的“鬆節酒”等。利用黃酒還可以做出味美具有醫療作用的食品,例如黃酒和桂圓或荔枝、紅棗、核桃、人參同煮,不僅味美,而且具有壯陽助力,益補氣血之功效,對體質虛弱,元氣損耗等有明顯療效,這種功能優勢更是其它酒類飲品無法比擬的。
黃酒具有藥用價值我國古代著名醫典《黃帝內經·素問》在“湯液醪醴”篇中說,以黍做原料的黃酒“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因此用這種酒在“邪氣來時,服之萬全”。古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雜症篇方劑中,用黃酒做藥引的約占1/3。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黃酒有“行藥勢,殺百邪毒氣,通血脈、厚腸胃……養脾氣”等作用。
飲用黃酒不僅可以增加食欲,使人心情愉悅,身體舒暢,而且可起到保健作用,適量常飲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並有補血養顏、舒筋活血、健身強體、延年益壽之功效。
營養功能
黃酒
材料別名:紹興酒、老酒、加飯酒、料酒、甜酒
材料分類:含酒精飲料
食用提示:烹調時酌量使用,直接飲用以30毫升左右為宜,每次最多不超過200毫升。
推薦菜品:豬肝綠豆粥鬆子抗衰膏牛肉膠凍合歡酒核桃阿膠膏月季花湯蔥豉黃酒湯核桃肉粉蔥薑豆豉飲黃酒煮蛋黃
材料介紹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飲料酒。已有4000多年的釀造曆史。因最初的黃酒酒液黃亮,色澤澄黃或呈琥珀色,清澈透明,故稱為黃酒,經曆代人民的辛勤勞動,不斷完善釀造工藝,使我國的黃酒在世界上達到了較高水平。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黃酒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穀物為材料,經過特定的加工釀造過程,使材料受到酒藥、酒曲、漿水中的多種黴菌、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釀成的一類低度原汁酒(壓榨酒)。含有糖分、糊精、有機酸、氨基酸、酯類、甘油、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它常有芳香,鮮美醇厚,品種多樣,形成特有的色、香、味、體。
製作指導
1.黃酒在烹飪中的主要功效為祛腥膻、解油膩。烹調菜肴時不要放得過多,以免料酒味太重而影響菜肴本身的滋味。夏季不宜飲用。燙熱喝有利於健康。這樣叮以使黃酒中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揮發掉,同時所含的脂類芳香物蒸騰,使酒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濃鬱。
2.烹調時加入黃酒,能使造成腥膻味的物質溶解於熱酒精中,隨著酒精揮發而被帶走。
黃酒的酯香、醇香同菜肴的香氣十分和諧,用於烹飪不僅為菜肴增香,而且通過乙醇揮發,把食物固有的香氣誘導揮發出來,使菜肴香氣四溢、滿座芬芳。
3.黃酒中還含有多種多糖類呈味物質,而且氨基酸含量很高,用於烹飪能增添鮮味,使菜肴具有芳香濃鬱的滋味。在烹飪肉、禽、蛋等菜肴時,調入黃酒能滲透到食物組織內部,溶解微量的有機物質,從而令菜肴質地鬆嫩。
4.溫飲黃灑,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具有補血養顏、活血祛寒、通經活絡的作用,能有效抵禦寒冷刺激,預防感冒。
5.黃酒還可作為藥引子。
食療作用
1.黃酒是一種很好的飲料酒,雖有許多品種,但按材料、釀造方法及風味特點的不同,大體可分為江南黃酒,如紹興酒、元紅酒、加飯酒、竹葉青、花雕酒、仿紹酒等;山東黃酒,如即墨黃酒、即墨老酒、蘭陵美酒等;福建黃酒,如沉缸酒、福州老酒等。黃酒還是中藥的重要輔助材料,被作為“藥引”,以增強藥的效力;黃酒又是烹飪中的上好佐料,不僅解腥,還可增加鮮美風味。
2.陳酒是指當年生產,至少貯存3年以上的老黃酒。紹興黃酒俗稱“老酒”,素有越陳越香、越陳越醇之說。由3年以上陳釀加其他不同年份的酒勾兌成的黃酒,色如琥珀,醇香誘人。
黃酒中含有糖分、糊精、有機酸、氨基酸和各種維生素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特別是所含多種多量的氨基酸,是其他酒所不能比擬的。如加飯黃酒含有十七種氨基酸,其中有七種是人體必需而體內不能合成的氨基酸。黃酒的發熱量也較高,超過啤酒和葡萄酒。由於黃酒是以大米和黍米為原料,經過長時間的糖化、發醇,原料中的澱粉和蛋白質被酶分解成為低分子的糖類,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人們把黃酒列為營養飲料酒。
秋季吃蟹搭配飲黃酒,冬季熱飲黃酒暖身暖胃,通常一入秋,黃酒便迎來它長達兩季的銷售旺季。隨著黃酒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印象中傳統黃酒的臉孔有了新的變化,老紹興眼中的“老酒”已有了時尚的色彩。把酒精度降低,並添加枸杞、蜂蜜等輔料,讓黃酒的口感變得更清爽。這一招幾乎重新定義了黃酒的消費群體,拉攏到不少年輕人加入品飲黃酒的行列。那麼,黃酒具有哪些營養功能呢?
以紹興黃酒為例,由於它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的原汁酒,不允許添加任何非發酵物質,保留了其全部營養成分,所以它具有以下營養功能:
第一,紹興黃酒中含有多種氨基酸,以供人體細胞生長、維持的需要。第二,紹興黃酒中的碳水化合物,可直接吸收到血液中而發布到全身,直接產生能量,其多餘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貯存到肝髒和肌肉中,不易使人體發胖。第三,黃酒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元素。第四,黃酒中的水具有活化作用,有利於體內循環,能夠代謝產物、調節體溫等。第五,黃酒中的活性肽能提供機體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與能量,還能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易被腸道直接吸收。
目前,部分黃酒除了體現在口味的變化和包裝的時尚化之外,高價位的商務酒、禮儀酒也越來越多。據透露,目前黃酒在高端餐飲市場的銷售已占其總體銷售的25%,黃酒的消費層次正在逐步提升。
2.白酒的營養功能
白酒在營養上的作用,從飲食學而言,酒精既是一種調味品或刺激劑,也是一種營養料,每克酒精在人體內燃燒,完全氧化後,能發生熱量7.1千卡。例如每克澱粉可發熱量4.1千卡,葡萄糖僅發3.37卡熱量。過去有人認為乙醇有較強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它在體內代謝燃燒時,不但乙醇本身的熱量散出體外,還能被人體利用,而且促進其它營養素吸收,增加代謝率,也造成散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熱量。現在試驗證明:白酒的1/3熱量補償肝髒消耗的能量,2/3的能量在肝外參加蛋白質、碳水合物等營養素能量代謝,乙醇70%可供給人體熱量,並被人體利用,因此,糾正了過去片麵的論點。現認為乙醇可實際供給熱量5千卡。 白酒在烹飪上的作用,在烹飪魚蝦雞肉類時,常用白酒或黃酒做高味品,使菜肴香氣濃鬱,可減少魚肉內三甲基胺,能去掉魚蝦的腥臭味,使魚蝦肉禽的口味更鮮美。
白酒在醫療保健方麵有作用:夜晚服用少量的白酒,可平緩的促進血液循環,起到催眠作用。飲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因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驅蟲的作用。中醫用白酒治療疾病或做為強腎補劑已有很久的曆史。西醫也經常勸告感冒的人飲些白蘭地酒。也用酒外塗,作為殺菌消毒作用。 在美國波士頓婦女醫院,邁克爾醫生對680人進行研究,表明每天飲酒三次的人,不易患心肌梗塞。如美國1978年前,有人對30-79歲的13285名男女居民做調查,認為飲40度的酒,每次飲30-60毫升,死亡率最低。 日本對5139名醫院進行了幾年跟蹤調查,發現每天飲100毫升60度白酒的人死亡率明顯低於飲酒者或戒酒者。又如日本醫學專家研究表明,少量飲酒,可促使人體產生溶解血栓的物質“尿激酶”,可能對預防心肌梗塞和腦血栓有利。日本還有人稱酒為“長壽水”。在法國報告中也提到產酒地區患冠心病的人較其它地區少,因此,酒也稱為“生命水”。
白酒,又叫燒酒、白幹兒、火酒,有些地方直呼其為烈性酒或高度酒。白酒是用高粱、玉米、紅薯、稗子、米糠等糧食或其他果品發酵、蒸餾而成。因沒有顏色,所以叫白酒;因含酒精量較高,所以又稱為燒酒或高度酒。
白酒的種類繁多,除了所用原料不同而不同外,還可以按酒精含分為高度酒(含酒精在40%以上)、中度酒(含酒精量在20%-4O%);按香型分為清香型(也叫汾型)、濃香型(也叫滬型)和醬香型(也叫茅型);按酒精來源分為原汁酒和勾兌酒。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為代表,清香爽口,柔和純淨;濃香型白酒以四川滬州大曲為代表,濃香馥鬱,落口綿甜;醬香型白酒以貴州茅台酒為代表,酒度較低,香氣宜人。
[營養成分]
白酒不同於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平均約為0.7毫克/100克),銅(平均約為0.03毫克/100克),鋅0.13毫克/100克),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酒精)。酒中的酒精被人體吸收後,雖然也可以氧化供熱,但是飲白酒後所感到的渾身發熱,並非酒精供熱的結果,而是在酒精的刺激下,由人體的微血管擴張,體表大量散熱所致,實際上消耗的還是體內的葡萄糖。據測定,每飲烈酒500克,會使體內在一天內所攝取熱量的1/3~1/2被它白白消耗掉。
由此可見,要說白酒有什麼營養的話,隻是有很少的一部分白酒中含有極少量的鋅、銅、硒等礦物質,僅此而已。
[醫生的觀點]
在白酒對人體健康的宜與不宜問題上,中國的傳統醫學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看法有較大的出入,中醫甚至非中醫界的學者們多數認為“少飲有益,多飲有害”,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白酒的看法是“即使是少量飲用也不提倡”,有的專家甚至認為“酒精之害,不亞於香煙”。“少飲有益論”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藥力,增進食欲,消除疲勞,陶冶情誌,使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能;還認為飲用少量白酒特別是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沉積,故對循環係統及心腦血管有利。“不提倡論”認為:每年在全球死於酒精中毒的人不下幾十萬。因酗酒而發生恐怖事件及家庭破裂的受害人數更多,如果說少量飲用白酒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那也僅僅是對35歲以上的男性和過了絕經期的婦女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要每隔一天喝一小杯才有可能。如果每天都飲少量白酒,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