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交通局

近年來,銅川市交通局以服務全市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產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在任務艱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群策群力、千方百計修築一條條造福銅川人民的“黃金幹線”、“富民大道”,全市“Φ”字型路網骨架已基本形成。使銅川市昔日坑窪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破路爛路得到了徹底改觀,公路通車裏程不斷增長,通達深度不斷提高,客貨運輸、維修、駕培市場的專項整治工作進一步加強,運輸市場秩序明顯改善,極大的提升了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和發展進程。

一、銅川市公路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前,銅川境內僅有一條過境的低標準公路―鹹(陽)榆(林)公路。新中國成立後的1952年銅川縣人民政府動員5000多名群眾整修道路,開創了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動員群眾普修道路的先例。1964年銅川鋪築了第一條瀝青路(銅川北關―柳林溝),拉開了銅川主幹線公路升等級的序幕,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也沒有停止,瀝青公路鋪築裏程不斷增多。1973年完成了西包公路黃堡段由漆水河西岸改為東岸的工程,改建了川口至公安局路段,1977年在市區改線拓寬了二馬路青年路至北關段,緩解了市區內交通擁擠狀況,從而基本結束了銅川“南難進、北難出”的曆史。1975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鄉鄉通公路。1979年西包公路銅川境內完成了二級公路改建(三座橋除外),1985年年底全市形成了以西包公路為主軸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1990年4月三原至銅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1992年12月建成通車;2001年4月銅川至黃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銅黃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市所有區縣都通了高速公路。從1991年至2004年底,曆經10餘年,210國道銅川轄段117.111公裏已有114.93公裏改建成二級水泥混凝土公路,其中銅川公路局養管的210國道根據不同地質修築出了9種水泥混凝土路麵,被國內公路專家譽為“混凝土路麵的博物館”。1995年建成了我市第一條地方二級公路烈(橋)柴(溝)公路12.4公裏,1999年改建完成了耀(縣)柳(林)(止於九裏坡頭)23.1公裏二級公路。

進入“十五”,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步伐的不斷加快,縣際公路、縣鄉油路、通鄉油路、通達工程、通暢工程等政策的進一步深化,相繼於2002年改建完成了305省道印台區城關至孫家河段41.1公裏二級公路,2003年改建完成了柳(林)崾(峴)(起於九裏坡頭)42.2公裏二級公路,2004年建成了宜(君)白(水)58公裏三級公路,新區錦陽路城市道路,2005年建成了305省道金鎖至崾峴17.96公裏二級公路、耀(州)旬(邑)56.27公裏三級公路,2006年建成了藥王山二級旅遊公路工程、香山旅遊公路等一批重點公路建設項目。近年來先後建成以耀(州區)至瑤(曲鎮)通鄉公路耀州區至石柱鄉段四級公路、黃堡至陳爐四級公路、宜君縣西村至宜白路口四級公路、紅土至阿莊四級公路、周陵至棋盤四級公路等為重點的農村公路1780.25公裏。其中,2006年新修村級油路(水泥路)467.8公裏,一年修了過去十年的農村公路,兩年多來累計修建、在建通村路1025公裏,543個行政村中80%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農村群眾的出行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市公路統計總裏程達3252公裏,其中高速公路96公裏,國省幹線公路186公裏,縣道579公裏,鄉道900公裏,專用公路59公裏,村公路1432公裏,公路也由單一性變為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縣鄉油路、通村油路交相輝映的規模性發展格局,全市交通四通八達,晴雨暢通無阻,為銅川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十一五”期間,省上計劃完成西(安)銅(川)高速公路加寬改建工程,銅川市將以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製定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農村公路,重點建設通鄉油路、通村油路(水泥路),積極實施通達工程和通暢工程,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實現公路發展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