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建市50年我市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1 / 2)

銅川市房產局

建市5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房產業和住房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初步實現了住房商品化、社會化,廣大居民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住房已告別了特別緊缺時代,新的城鎮住房製度全麵形成。

住房建設飛速發展,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建市之初,受當時重建設輕生活的思想影響,住房投資規模較小,1958年全市開工建設住房2.1萬平方米,全市住房總建築麵積僅有49.5萬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築麵積4.95平方米,人均居住麵積2.8平方米。到1978年,全市住房建築麵積121萬平方米,當年新建住房1.56萬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築麵積5.76平方米,人均住房居住麵積3.1平方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政府開始高度關注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住房建設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從“八五”開始,住房製度改革不斷深化,集資建房迅速發展,住房建設的投資、分配、管理經曆了脫胎換骨的變革,住房建設和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到1998年,全市住房建築麵積達到418萬平方米,當年建設住房15萬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築麵積14.93平方米,人均居住麵積7.91平方米,廣大居民住房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近十年來,全市住房建設通過大力發展經濟適用住房,積極推進老市區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步伐和滑塌區沉陷區整體搬遷工程,加快廉價廉租住房建設,穩步發展商品住房,住房建設進入到一個持續、穩定、健康、高速發展的時期。到2008年6月底,全市總建築麵積達到764萬平方米,當年開工建設住房25萬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築麵積24.1平方米,人均居住麵積12.73平方米,住房建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以商品住房和廉價廉租住房為輔的城鎮住房供應製度全麵形成。與此同時,住房的品質和檔次進一步提高,住房成套率達到70%以上,一大批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住宅小區相繼建成,廣大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住房消費熱點逐漸形成。1978年前住房投資規模很小,從1978年後隨著住房建設速度的加快,房地產投資開始逐年穩步增長。1979年至1992年間每年完成房地產投資四、五千萬元。1992年開始全麵實施住房製度改革後,充分調動單位和個人投資建房的積極性,房地產投資迅速增長。“八五”期間全市每年完成房地產投資1.2億元,到“九五”期間,全市每年開工建設的住房達到18萬平方米,五年完成房地產投資8億元,占到同期全市GDP的6.5%,拉動全市GDP增長1.5個百分點。“十五”期間,開工建設住房140萬平方米,全市完成房地產投資達到13.9億元,保持了年均增長20%的高速度。到2007年全市已完成房地產投資5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8%,拉動GDP增長2%,再創曆史新高,住房建設進入了曆史發展最快時期。隨著房地產投資的快速增長,住房消費熱點逐步形成,房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僅次於工業和農業的第三大支柱產業,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住房私有化進程加快,住房製度改革不斷深入。我市從1992年全麵推行城鎮住房製度改革以來,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取得突破性進展,累計審批集資建房120萬平方米,1.5萬戶職工喜遷新居。從199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成本價售房和開放住房二級交易市場以來,已累計審批成本價售房280萬平方米,使3.5萬戶居民擁有了住房全部產權,累計審批房改房上市交易1500戶。從1996年下半年我市被列入實施國家安居工程城市以來,已累計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近200萬平方米,竣工130萬平方米,使經濟適用住房成為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主要途徑。住房私有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全市住房私有化達到80%以上。與此同時,住房公積金製度全麵建立,全麵停止了住房實物分配,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近兩年來,逐步建立了廉租住房保障製度,滿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住房保障體係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