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來我市城鄉居民健康素質顯著增強(1 / 2)

銅川市衛生局

建市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市衛生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衛生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衛生監督執法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係日趨完善,醫療救治水平和疾病控製能力顯著提高,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製,新農合實現全麵覆蓋,城鄉居民健康素質顯著增強。

城鄉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壽命提高了20歲,孕產婦、嬰兒死亡率大幅降低。50年來,我市始終圍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這一目標,采取有效幹預措施,致力於控製影響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均期望壽命由1958年的50歲提高到2007年的70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降至2007年的57.54/10萬、9.01‰。

城鄉衛生服務體係逐步健全,衛生資源總量平均增長9倍。建市初,我市僅有衛生機構47家,衛生技術人員763人,病床269張。經過50年的艱苦努力,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256個,衛生技術人員4324人,病床4042張,分別是1958年的5倍、7倍和15倍。衛生服務體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由過去單純以醫療為主,逐步發展為集醫療、科研、預防、婦幼、采供血、衛生執法、職業病防治為一體的門類齊全、分工明確、協作配合、運轉協調、覆蓋城鄉的衛生服務體係。

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入出院病人增長10倍,治愈率、好轉率提高1倍多。50年來,尤其是抗擊非典以來,國家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全市衛生係統共利用各類項目資金4000萬元,新建、改擴建傳染病區、緊急救援中心、醫院和鄉鎮衛生院57所,建設麵積65531平方米,辦醫條件有了很大改善,醫療服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全市入院病人43001人,出院病人41284人,較1958年分別增加了37752人和37655人,入出院病人平均增長了10倍;2007年出院病人治愈率65.29%,好轉率30.35%,分別較1958年提高了29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提高了1倍以上。

疾病防控工作成績斐然,傳染病發病率大幅降低。2007年,我市傳染病發病降至278.84/10萬。50年來,我市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不斷完善衛生防病體係建設,先後組建了市、區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同時積極落實重點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防治措施,消滅了天花,控製了霍亂的流行,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和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免疫規劃由四苗防六病擴大到七苗防九病。2007年,全市以鄉為單位五苗接種率達95%以上,兩腦疫苗接種率達80%以上,免疫針對傳染病破傷風、百白破等六種傳染病實現無發病,麻疹、百白破無暴發疫情,有效保障了全市兒童身體健康。職業健康查體僅2007年1487人,利用肺灌洗治療新技術治療職業病人385人。

農村衛生工作得到加強,97%的農民看病就醫有了保障。建市初,農村就醫條件非常差,缺醫少藥,衛生機構房屋破爛不堪,設備十分簡陋,廣大農民看病就醫得不到醫療保障。50年來,尤其是近幾年,通過實施“健康工程”、“萬名醫師下鄉”、“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改造、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落實衛生院人員全額工資和鄉醫補助政策,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農村衛生服務能力整體提高。特別是新合療的全麵推行,農民看病就醫有了醫療保障。2008年,全市參合農民42.27萬人,參合率達96.57%,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得到有效遏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