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欣欣向榮的銅川電力事業(1 / 3)

梁小勇劉偉

2008年注定將是銅川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建市50年、改革開放30年,逢此盛事,值得慶賀。

成立於1970年的銅川供電局,在上世紀70年代發展緩慢、鮮有建樹。改革開放前的1977年年底,全局售電量3.17億千瓦時,線損率高達3.0%,最高負荷也僅有5.17萬千瓦,固定資產1751.47萬元,且僅有銅川變電站一座110kV變電站,銅川電網以35kV為主,總線路裏程不足80公裏。30年前的銅川供電局舉步維艱、百業待興,建設堅強電網、服務銅川經濟在當前的環境下難以提及。伴隨著銅川走過改革開放30年的銅川供電局在不斷發展壯大過程中,“以科學謀規劃、以改革求創新、以發展促和諧”,立足於保障銅川經濟發展電力供應,為建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運行靈活、經濟高效、服務優質,與銅川發展定位相匹配的堅強電網而奮力先行。如今,銅川電力發展翻開了新篇章,以330kV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大戲”拉開了序幕,關注民生的優質服務更加深入人心。

堅強電網氣勢恢弘

近年來,銅川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大力實施“5523工程”,使全市經濟建設保持了穩定、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銅川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隨著全市經濟的快速穩步發展,銅川供電局認真履行服務保障職能,長遠規劃,用心供電,悉心服務,自身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自1998年開始的五年城農網建設改造,使銅川電網的網架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2005年開始的電網建設改造,進一步加強了銅川電網的供電可靠性。2005年330kV東塬變電站建成投運,與中部的330kV金鎖變及西部的330kV桃曲變呈三角形網架結構,110kV形成了東、西、中大的閉環供電網絡,完善了銅川電網,供電可靠性也大幅度提高;城配網初步形成了手拉手環網供電方式,電網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大力推行一戶一表工程改造,解決了用戶多戶共表供電、轉接供電的矛盾,為開拓電力市場和增供擴銷打下堅實的基礎,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電網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相對應,全市變電容量迅速增長,滿足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據統計,截至2008年9月底,銅川電網已擁有35kV變電站11座,其中110kV變電站19座,330kV變電站3座,全市35kV及以上主變容量達到2444.5兆伏安,較“九五”末銅川電網主變總容量明顯增加,較建局初期企業規模明顯改觀,大大提高了本地區的供電可靠性及外輸能力。

與此同時,銅川供電局結合銅川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趨勢,研究製定了《銅川電網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三年來先後投入10餘億元加快電網建設和改造步伐,不斷深入研究電網現狀,科學預測地區用電負荷,滾動修訂了銅川電網110千伏“十一五”發展規劃。加快電網前期核準工作步伐,僅2007年,就有6個項目可研報告通過審查,12個項目取得選址、土地預審市級批文,6個項目取得省級環評批文,完成了12個項目的環評報告、水保方案編製和審查;電網建設完成投資28483.59萬元,投運110千伏“4站14線”(馬坊變增容、廣陽變增容、中心變增容、長寧變;330kV東塬變送出線路11條、桃-中Ⅱ線路、桃-寧Ⅰ、Ⅱ線路、馬坊變接入線路、廣陽變接入線路),線長80.718公裏;35千伏“1站2線”(阿莊變;阿莊變接入線路、孫-梅線路),線長15.92公裏;10千伏投運線路320.2公裏。330千伏金鎖變增容改造工程開創陝西電網全站停電技改先河,受到陝西省電力公司通報嘉獎,330千伏東塬變電站通過省公司達標投產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