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坪
194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銅川縣支行成立,標誌著銅川金融事業的誕生。建市50年來,銅川的廣大金融工作者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銅川人民的深情厚誼,團結拚博,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為銅川經濟建設和繁榮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推動銅川發展的一支主力軍。
回望50年曆史,銅川金融與銅川市同風雨,共成長,在分與合中不斷發展壯大。建國調整時期:1958年,銅川、耀縣、富平縣合並為銅川市,縣人民銀行改為市人民銀行,耀縣、富平縣銀行同時劃歸市人民銀行管轄。1959年年內,市人民銀行與財政稅務局曾一度合並為市財政金融部,後又分離。文革時期:1968年,市人民銀行“革命委員會”成立,1978年又沿用原名稱。同年與市建設銀行、市財政稅務局合並為市財政金融管理站“革命委員會”,1969年又恢複原編製。改革開放後:銅川金融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體係不斷完善,職能不斷調整。1979年,先後恢複了市農業銀行、市保險公司。1984年底又成立了市工商銀行。1985年,市人民銀行改為二級分行,將原來具體業務移交各專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主要貫徹實施國家貨幣政策,對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1986年人民銀行耀縣支行成立。1999年,中央對人民銀行係統的管理體製進行了重大改革,中國人民銀行銅川市分行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銀行銅川市中心支行,劃歸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垂直領導,履行中央銀行派出機構職責。2003年,按照國家“分業經營、分業監管”要求,人行銅川中支將原來的部分監管業務劃出,成立了銅川市銀監分局,主要負責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而人民銀行主要履行貫徹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
金融機構數量不斷增加金融體係日臻完善
銅川市金融業在50年期間形成了以人民銀行和銀監局為主體的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防範體係,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農村信用社為主體的商業銀行體係,以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郵政儲蓄為主體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體係。目前,全市共有國有商業銀行4家,農村信用聯社4家,政策性銀行1家。金融機構網點比建市初期增長了10倍,達201個,遍布城鄉。
金融規模不斷擴大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回望風雨50年,銅川市金融業積極貫徹國家各項金融方針政策,不斷調整信貸結構,積極推動地方產業結構升級,著力加大對重點產業的信貸投放,努力構建銀企合作機製,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促進了全市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張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2007年末,全市存款規模達126.4億元,比建市初期增長兩千倍以上,平均年增長率達17.36%;貸款規模66.8億元,比建市初期增長六百多倍,平均年增長率達13.97%。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農業貸款超過12.4億元,占全部間接融資的18.6%,有力地支持了全市農業基礎設施改善和“三農”經濟發展;個人消費貸款從無到有,目前已超過2.7億元,占全部間接融資的4%,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提升消費層次發揮了積極作用。
金融創新日趨活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