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魅力就在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留下太多的遺憾。要想在短暫的一生中充分實現自己的願望,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當然離不開人本身的哲學智性。說到創造奇跡,大多數人都望而卻步,另一方麵又幻想著美妙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看起來一點也不象是一個理性的動物。其實我們隻要走出這個混亂的思維,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奮鬥達到自己的目的,即使不是全部的目的,也應該找到了“幸福生活”。無論從那個方麵看待人生,從個體的角度來講都是“完全利益”的,這是“個體”概念的特征。盡管我們很難做到“完全個體”,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成了“集體中的一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追求最大的個人利益,尤其是當今社會以個性、特質、特長為基礎的自由職業者,獨立勞動者和創業者的發展趨勢,為更多的人實現完全利益創造了條件。
從曆史的方麵來看,人類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能想象到的一切,都變成了現實。可以斷言,人類今天的幻想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成為現實,我們並不缺乏實現夢想的才智,而真正缺乏的是我們的想象力,這才是令人擔憂的地方。因此,那些超一流的科學家已經感覺到。人類的想象能力枯竭的那一天,可能就是人類社會消失的時刻。人類社會的情形是這樣,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們作為個人,所渴求的財富、榮譽,以及男性慕求的美女,每個時代,都具備了相應的條件以實現個體的完全利益。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物質基礎基本上決定了,個人的意識,能跳出這個“圈圈”的人,如果不是魔鬼,那麼便是天使。
因此,我們認為每個人不僅有可能實現所有夢想,而且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實現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應該追求人生的完全利益,盡管人的一生所能享受的非常有限,特別是對物質的占有,然而這是人生的樂趣,從最大的占有到最多的奉獻。為了生存、為了尊嚴、為了快樂、為了榮譽,我們都必須這樣去想,這樣去做。抱定現實的態度,啟動人類的智慧,不放走任何一個實現完全利益的機會。在智慧的遊戲中,是沒有魔鬼和天使之分的。當一個人能夠運用完全的智慧,算盡一生的利益,那麼他肯定可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他肯定像魔鬼一樣,令人畏懼,也會像天使那樣可愛。
1.沒有得不到的東西
智人哥德為我們描敘的浮士德的形象最能說明問題。老學究鑽研學問一生,到了暮年,發現自己似乎是一無所獲,白過了一生。在反思之後與魔鬼定下了契約,這個契約非常迷人,非常有誘惑力。唯一的風險就是在實現了自己的全部願望,當他覺得需要時光停一停的時候,魔鬼就從先前的他的仆人變成他的主人。浮士德要什麼,魔鬼就讓他得到什麼,權力、財富,還有世界上的第一美女海倫,還有他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理想。
這個充滿了智慧的形象告訴我們,這個世上沒有人得不到的東西,關鍵是要有與魔鬼打交道的勇氣和膽量,要敢同魔鬼打交道。就像對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大師阿爾費雷德·諾貝爾先生,本來他家經濟富足,住宅敞亮,生活美滿,可就在他出生前兩個月一場大火燒掉了諾貝爾家擁有的主要建築和幾乎所有財產,小諾貝爾生來就體弱多病,動不動就發燒,有時還發作痙攣。因為家裏沒錢給他看病,購買藥品和營養品,使他無法擺脫病魔和虛弱的身體。白裏透青,一年到頭呆在屋子裏很少到室外活動。3歲那年,父親為了躲避債主的逼債隻身到國外去謀生,整個青年時代他的處境非常艱難。但是他從小就非常熱愛學習。頭腦中積累了豐富的在當時非常新鮮的科學知識,他頑強地探索著未知的世界,在經過兩年的世界求學之旅後,他作出了一項重大決策,為19世紀中葉迅速發展的采挖礦山、修築鐵路、開隧道等工業研製優良炸藥,做了一個與魔鬼打交道的人。1864年9月3日,諾貝爾的海倫坡實驗工廠發生爆炸,諾貝爾和父親因外出采購原料幸免於難,而他最親密的僅有22歲的弟弟埃米爾和3位助手全都遇難。諾貝爾一生中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86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於諾貝爾父子金質勳章。這是獎給在文學、藝術、科學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和為人類作出重大發明的人的,是一種很有權威性的獎賞。諾貝爾一生為了攻克科學難關、絕大部分時間是工作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一生沒有結婚,沒有妻子和兒女,他說:“我的‘妻子’是研究,而我的‘孩子’就是發明。”可見他把全部精力都貢獻給了科研事業,1895年諾貝爾親自寫下了名垂千古的遺囑:把他親手創造和一生積累的巨額財富約920萬美元(這在那個世紀是一個天文數字)作為基金存入銀行,每年的利息約20萬美元做為獎金,獎給在世界和平、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方麵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這就是眾所周知的“諾貝爾獎金”的由來。
這也符合現代商業的一個原則:風險越大利益越大,敢和魔鬼打交道,這世上還有什麼東西擔心得不到。
2.犯應該犯的錯誤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隻有失去你該失去的東西,才會得到你該得到的東西,人的一生能夠算到的利益是有限的,所以人不應該失去任何東西,失去的將永遠失去,而有時利益是我們必須先失去一些才會得到更多。人隻有一個“利益空間”,我們天天努力,天天都要有所收獲有所得,所以這個“利益空間”很容易被儲存滿。所以當我們有能力去建立一個更大的空間時,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犧牲眼前的利益,以便以後獲得更大的利益。這個重建“利益空間”經常是以“犯錯誤”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實這是一種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