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東下敘府(2 / 3)

由“燒竹杆”行,天氣忽然晴朗。半裏涉過一股溪水,雨後水勢凶猛,沿石板底奔流而下。奔躍過去,相當危險。前行路殊崎嶇,所走全係石板路或好走的沙路,進行頗速。一路仍溯金沙江而下,所經大體均是荒山地帶。在“燒竹杆”前約兩裏不足,陡行上坡,在一片石崖下走,繼又改向下趨。這一帶江岸的山,仍係由石灰石所構成。又約一裏不足,附近乃又看見包穀田。再前兩裏,路右自崖頂有一道瀑布,飛瀉而下,風景殊美,路則繞瀑布下麵走。又半裏餘,下至江濱,路麵逼近江麵。此處距“燒竹杆”約六華裏不足。前行路左續沿江下溯,循路緩向下趨。途中數過溪水,路右複兩見飛瀑,如此計行六裏左右,到達“石溪”。

“石溪”為一小鎮,距“燒竹杆”約十二華裏(俗稱二十裏)。街上設有一所“新灘鎮石溪第六七兩保國民小學”。新近還設有一處“經濟部金沙江工程處第一工務所石溪監工處”。我們短裝來此,沿途本地人都把我們當做治江的工程師。場子雖小,還不算冷靜,閑天居然有新鮮豬肉賣。“燒竹杆”到石溪一段路上,碰見由新灘溪來的背子不少,所背全是油,內中婦女不少。

新灘溪

在石溪休息以後,續向前進,已是下午一點十八分。前行路仍向東北東走,一路包穀田田塍上不斷地看見有烏桕樹,到此又入繁盛的農業區域。路旁細竹殊多。村莊及農屋附近,則常見大葉的茨竹。兩裏半穿過一座茅村,路旋折往東南走。更前六裏左右,路右走過一家飯鋪,旋即涉過一溪,平坦穿稻田前進。裏餘複穿包穀田,旋即陡下到一溪邊,走橋過溪。此座大橋,名為“明遠橋”,新修尚未竣工。過橋即循巨石崖上所刻級形路走,上趨頗陡。兩裏左右,路改緩上,右邊旋即走過崖下一座小廟,名“崖峰寺”。此處已到坡頂。前行右繞山走,勢頗平坦。半裏不足,路向左折,由東南方向,複改朝東北東走,有上有下。一路自綏江來,沿途所見的山,均係由石灰岩所構成。此處附近,及又看見一小段,係由暗紅色砂岩及頁岩所構成。如此約行四裏,到達新灘溪。

新灘溪是綏江縣境一座大鎮,距石溪約十七華裏(俗稱二十裏)。正街一條,由南往北,略偏西南,長約四百米。街上一部分建築為磚房。正街全用石板鋪成。公共建築,有禹帝宮一座,內現設新灘鎮鎮公所,街上設有郵政代辦所一處。財政部也在此設有稽征分處。到此正逢趕街,熱鬧已極。

鰱魚溪

下午三點到鰱魚溪,由綏江去屏山的路,大約已經走了三分之二。三點三刻離開新灘溪,循路續向東北東前進。初行路右繞山平坦走,循石板路行。半裏翻一小坳。又半裏餘,走過一座有頂跨溪大木橋。自此處起,山又係由石灰岩所構成,砂岩不複見。過橋路旋在一塊巨石上走。途中四過小溪,均係自右邊石崖頂上飛下作小瀑布狀而成,景致殊美而且奇特。此時左望,下麵江上,為一險灘。奇景一裏不足,再過一道飛瀑造成的小溪,路即循大石陡上,繼循石級盤上山。此段路異常險峻,靠外邊一部分豎有木欄杆。路盡處引到一座廟宇,名“五顯廟”,內有亭閣一幢。穿廟陡上,續盤上山,繞出廟後,到達最高處,奇景乃完。此處距新灘溪約三華裏。前去涉過一道整塊石板底的小溪,路改緩下。後來一部分下趨較陡。共約兩裏餘,下到近山腳處,附近複見包穀田。又約一裏,再過一溪。此處距新灘溪約七華裏。附近金沙江水道,突作之字形大彎,旱路亦隨之彎曲,初改向西北,繼改正北,嗣後複改東北,均在四裏以內。沿途路甚好走,涉過小溪甚多。一路自綏江城來到此處,凡是有田的地方,田間均見植有烏桕樹及桐樹甚多,尤以前者為多。

在新灘溪前麵約十二華裏,路穿甘蔗田平坦行。此時前望對岸川境,稍遠處有山嶺一片如屏。此嶺即係屏山縣城後麵的大山,“屏山”一名,大致由此而來。嶺後一座更高的小山,圓形平丘,上長有樹,狀如外國人送生日禮的大蛋糕,甚為出色。

一路穿甘蔗及包穀田前進,五裏到一渡口茅村,名鰱魚溪,距新灘溪約十七華裏(俗稱二十裏),綏江約六十四華裏(俗稱八十五裏)。在此雇船溯江而下,大體向東北去,最後過到對岸川境。如此水路共行五華裏,於下午六點一刻,到達屏山縣城,天還沒有黑。自昆明啟程北行以來,一千七百華裏的長途步行,至此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