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孝女繩(1 / 2)

每天清晨5時。城市裏的絕大多數人還在酣睡。在一間十平方米的簡陋小屋裏,兩張單人床之間的一根細細的綠色尼龍繩動了動。於是,一個小女孩醒了,她是被係在腳腕上的繩子拉醒的。女孩強迫自己睜開惺忪的雙眼,利索地穿衣起床,新的一天開始了。她熟練地燒水做飯,服侍爸爸洗漱完畢,吃好早飯,準備好爸爸服用的藥物和午飯,然後又匆匆忙忙地去上學。女孩叫李根,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李根的童年浸滿了淚水,爸爸李太允因患嚴重的肺病導致一側肺壞死、兩耳失聰、語言能力基本喪失,長期臥床不起。媽媽不堪重負悄然離開出走。從此,李根腳腕上那根細細的尼龍繩傳遞著父女之間的信息,也維係著深深的父女親情。

為了給爸爸治病,家裏花光了所有積蓄,還賣掉了房子,好心的親戚借給他們一間十平方米的小屋,才使父女倆結束了居無定所的生活。

放學後,李根放下書包,麻利地洗菜做飯,喂爸爸喝湯。之後,挽著爸爸出去散步,回來後又燒水給爸爸擦洗身子,清洗換下的髒衣褲,等一切家務活都幹完之後,已經是晚上11點鍾了。李根開始打開書包做作業、看書,午夜1點,她把一根細細的尼龍繩拴在自己的腳腕上,另一頭連著爸爸的床頭,然後輕輕入睡。

這根細繩是父女倆傳遞信息的工具,自從爸爸變成聾啞人後,李根和爸爸之間的交流隻能通過筆和紙。時間長了,她發現這種方法也不好:爸爸半夜咯血,需要紮針吃藥,就不得不起身,一點一點挪到李根的床前叫醒她。聰明的李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她找來搬家時用過的尼龍繩,一頭係在自己腳腕,一頭係在爸爸的床頭。這樣,半夜爸爸可以拽動繩子叫醒李根。

望著這根凝結著女兒許多心思的“孝女繩”,李太允常常含著淚水不忍心去拽它……

李根心裏有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結。那天,她放學剛家,爸爸遞給她一張紙條,上麵是媽媽的筆跡:“我掙錢去了。”李根一聲不吭,隻是默默地做完了平日裏媽媽做的所有家務。

以前她隻是媽媽的幫手,現在,李根忽然成了家庭的軸心。

在突然降臨的災難麵前,許多成年人往往會退縮、會絕望,然而災難卻造就了小李根頑強、忍耐、執著的性格;不幸的遭遇使李根過早地咀嚼了人生中最苦澀的滋味。然而,在災難麵前,小李根卻是那樣的堅強。沉著。她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長大了。

的確,生活磨難並沒有阻止李根求學的步伐,五年來從第一學期到第九學期,她捧回了9張“三好學生”的獎狀、9個“優秀學生幹部”的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