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師生們眼裏,李根是一個懂事又穩重的好學生。她的學習條件很差,但她的成績很好;她的衣服很舊,但她洗得很幹淨。同學們記得放學回家的路上有幾個水果店,幾個卡通屋,而她心裏最清楚的是經過幾個垃圾箱。校門口,小同學撲在大人懷裏撒嬌、親親熱熱,李根形單影隻,獨自走在回家路上。今天她得在回家路上揀一些值錢的東西換些零錢,因為病重的爸爸已經好幾天沒吃到一點青菜了。
她用從垃圾箱裏撿來的三個易拉罐、兩個空酒瓶賣了7毛錢,在菜場買了一個雞蛋、一個西紅柿,她想給爸爸做一個西紅柿蛋湯。李根不但要照顧爸爸的起居生活,還要兼做爸爸的護士。去年的夏天格外熱,爸爸身上長了瘡,李根一天幾遍為爸爸翻身擦身,一刻不停地用蒲扇替爸爸降溫。有一天早晨,爸爸從陣痛中醒來,剛想拉那根細繩,卻發現女兒又困又累幾乎處於昏迷狀態,可手中的扇子卻一直搖著。那天,李根意外遲到了,為了趕走瞌睡,她竟偷偷用小刀刺自己的腿,鮮血浸濕了她的褲子,也浸濕了學校師生的眼眶……
在李根的記憶中,1997年的春節是最淒涼的。媽媽走了一年多,她多想媽媽呀!她常常一個人默默地來到火車站的出口處,癡癡地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她盼望媽媽能奇跡般地出現在她的眼前。可是好多天過去了,李根隻能在夢裏和媽媽“見麵”。她知道,爸爸也很想念媽媽,爸爸憂鬱地望著門外的眼神明明白白地訴說著這一切。李根不敢說出來,隻能把心裏話寫成作文,投到《希望周報》。大年三十,李根買了半斤豬肉、一棵白菜,一個人包著餃子。門外,爆竹“劈劈啪啪”地震耳欲聾;門內,父女倆相對無言。新年的鍾聲響了,李根從書包裏拿出一雙白襪子(這是她用4元錢稿費買的),連同一張寫著“祝爸爸新年快樂早日康複!”的紙條遞到爸爸麵前。望著辛勞而孝順的女兒,爸爸的鼻子酸酸的。除夕夜,父女倆抱頭痛哭?
日複一日,細細的綠色的尼龍繩在那間小屋裏一次次被牽動,女兒的堅韌、勇敢和關懷就在這一次次牽動中為病弱的爸爸注入生命的能量。
這不是一根普通的繩啊,這分明是女兒用血汗和親情編織成的“孝女繩”。
都說父親的肩膀是子女最安全的依靠,其實子女的關愛也是父親最忠實的支撐,人生的苦難,壓不倒彼此相依的人們,緊握的雙手能撐起一片壯麗的天空。親情讓人感動,這份感動在於它的真誠與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