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套 敗戰計(1 / 3)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計名探源】

美人計,語出《六韜文伐》:“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意思是,對於用軍事行動難以征服的敵方,要使用“糖衣炮彈”,先從思想意誌上打敗敵方的將帥,使其內部喪失戰鬥力,然後再行攻取。就像本計正文所說,對兵力強大的敵人,要製服它的將帥;對於足智多謀的將帥,要設法去腐蝕他,將帥鬥誌衰退,部隊肯定士氣消沉,就失去了作戰能力。利用多種手段,攻其弱點,己方就能得以保存實力,由弱變強。

前麵曾講到春秋時吳越之戰,勾踐先敗於夫差。吳王夫差罰勾踐夫婦在吳王宮裏服勞役,借以羞辱他。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麵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騙取了夫差的信任,終於被放回到越國。後來越國趁火打劫,終於消滅了吳國,逼得夫差拔劍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樣燒起來的呢?原來勾踐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計”。

勾踐被釋回越國之後,臥薪嚐膽,不忘雪恥。吳國強大,靠武力,越國不能取勝。越大夫文種向越王獻上一計:“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要想複國雪恥,應投其所好,衰其鬥誌,這樣,可置夫差於死地。”於是勾踐挑選了兩名絕代佳人——西施、鄭旦,送給夫差,並年年向吳王進獻珍奇珠寶。夫差認為勾踐已經臣服,所以一點也不加懷疑。夫差整日與美人飲酒作樂,連大臣伍子胥的勸諫也完全聽不進去。後來,吳國進攻齊國,勾踐還出兵幫助吳王伐齊,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吳國勝利之後,勾踐還親自到吳國祝賀。

夫差貪戀女色,一天比一天厲害,根本不想過問政事。伍子胥力諫無效,反被逼自盡。勾踐看在眼裏,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勾踐乘夫差北上會盟之時,突出奇兵伐吳。公元前473年,吳國終於被越所滅,夫差也隻能一死了之。

【原書解語】

兵強者,攻其將;兵智者,伐其情①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②【注譯】

①兵強者,攻其將;兵智者,伐其情:句意為對兵力強大的敵人,就攻擊他的將帥;對明智的敵人,就打擊他的情緒。

②利用禦寇,順相保也:語出《易經,漸卦》(卦名解釋見“樹上開花”注②)。本卦九三《象辭》:“利禦寇,順相保也。”說利於抵禦敵人,順利地保衛自己。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利用敵人自身的嚴重缺點,己方順勢以對,可使其自頹自損,己方一舉得之。

【用計例說】

王允巧計獻美人

呂布一怒殺權奸

漢獻帝九歲登基,朝廷由董卓專權。董卓為人陰險,濫施殺戮,並有謀朝篡位的野心。滿朝文武,對董卓又恨又怕。

司徒王允,十分擔心,朝廷出了這樣一個奸賊,不除掉他,朝廷難保。但董卓勢力強大,正麵攻擊,還無人鬥得過他。董卓身旁有一義子,名叫呂布,驍勇異常,忠心保護董卓。

王允觀察這“父子”二人,狼狽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計”,讓他們互相殘殺,以除奸賊?‘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蟬。這個歌女,不但色藝俱佳,而且深明大義。王允向貂蟬提出用美人計誅殺董卓的計劃。貂蟬為感激王允對自己的恩德,決心犧牲自己,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會上,王允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女兒”貂蟬許配給呂布。呂布見這一絕色美人,喜不自勝,十分感激王允。二人決定選擇吉日完婚。

第二天,王允又請董卓到家裏來,酒席筵間,要貂蟬獻舞。董卓一見,饞涎欲滴。王允說:“太師如果喜歡,我就把這個歌女奉送給太師。”老賊假意推讓一番,高興地把貂蟬帶回府中去了。

呂布知道之後大怒,當麵斥責王允。王允編出一番巧言哄騙呂布。他說:“太師要看看自己的兒媳婦,我怎敢違命!太師說今天是良辰吉日,決定帶回府去與將軍成親。”.

呂布信以為真,等待董卓給他辦喜事。過了幾天沒有動靜,再一打聽,原來董卓已把貂蟬據為已有。呂布一時也沒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見身後的呂布,心生疑慮,馬上趕回府中。見到在後花園鳳儀亭內,呂布與貂蟬抱在一起,他頓時大怒,用戟朝呂布刺去。呂布用手一擋,沒被擊中。呂布怒氣衝衝離開太師府。原來,呂布與貂蟬私自約會,貂蟬按王允之計,挑撥他們父子的關係,大罵董卓拆散了他們。

王允見時機成熟,邀呂布到密室商議。王允大罵董賊強占了女兒,奪去了將軍的妻子,實在可恨。呂布咬牙切齒,說:“不是看我們是父子關係,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說:“將軍錯了,你姓呂,他姓董,算什麼父子?再說,他搶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殺你,哪裏還有什麼父子之情?”呂布說:“感謝司徒的提醒,不殺老賊誓不為人!”

王允見呂布已下決心,他立即假傳聖旨,召董卓上朝受禪。董卓耀武揚威,進宮受禪。不料呂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賊咽喉。奸賊已除,朝廷內外,人人拍手稱快。

【按語闡釋】

古人按語說:兵強將智,不可以敵,勢必事之。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勢,如六國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幣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遼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誌,以弱其體,以增其下怨。如勾踐以西施重寶取悅夫差(《左傳哀公十一年》),乃可轉敗為勝。

勢力強大,將帥明智,這樣的敵人不能與他正麵交鋒,在一個時期內,隻得暫時向他屈服。這則按語,把侍奉或討好強敵的方法分成三等。最下策是用獻土地的方法,這勢必增強了敵人的力量,像六國爭相以地事秦,並沒有什麼好結果。下策是用金錢珠寶、綾羅綢緞去討好敵人,這必然增加了敵人的財富,像宋朝侍奉遼國、金國那樣,也不會有什麼成效。獨有用美人計才見成效,這樣可以消磨敵軍將帥的意誌,削弱他的體質,並可以增加他的部隊的怨恨情緒。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敗於吳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貴重珠寶取悅於夫差,讓他貪圖享受,喪失警惕,後來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現代戰爭中,甚至政治爭鬥中,也不乏使用美人計的例子。現代美人計有強烈的現代色彩,多采用間諜的方式實施,利用金錢賄賂加美人誘惑,以圖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可喪失警惕。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計名探源】

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即所謂的“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便會猶豫不前,即所謂的“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不敢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征。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後,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種方法去討好,文夫人卻無動於衷。於是他想建立功業,顯顯自己的能耐,以此討得文夫人的歡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親率兵車六百乘,浩浩蕩蕩,攻打鄭國。楚國大軍一路連下幾城,直逼鄭國國都。鄭國國力較弱,都城內更是兵力空虛,無法抵擋楚軍的進犯。

鄭國危在旦夕,群臣慌亂,有的主張納款請和,有的主張決一死戰,有的主張固守待援。這幾種主張都難解除危局。上卿叔詹說:“請和與決戰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鄭國和齊國訂有盟約,而今有難,齊國會出兵相助。隻是空談固守,恐怕也難守住。公子元伐鄭,實際上是想邀功圖名,討好文夫人。他一定急於求成,又特別害怕失敗。我有一計,可退楚軍。”

鄭國按叔詹的計策,在城內作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來,不讓敵人看見一兵一卒。令店鋪照常開門,百姓往來如常,不準露一絲慌亂之色。大開城門,放下吊橋,擺出完全不設防的樣子。

楚軍先鋒到達鄭國都城城下,見此情景,心裏起了懷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誘我中計?不敢妄動,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趕到城下,也覺得好生奇怪。他率眾將到城外高地荽望,見城中確實空虛,但又隱隱約約看到了鄭國的旌旗甲士。公子元認為其中有詐,不可貿然進攻,決定先派人進城探聽虛實,於是按兵不動。

這時,齊國接到鄭國的求援信,已聯合魯、宋兩國發兵救鄭。公子元聞報,知道三國兵到,楚軍定不能勝。好在也打了幾個勝仗,還是趕快撤退為妙。他害怕撤退時鄭國軍隊會出城追擊,於是下令全軍連夜撤走,人銜枚,馬裹蹄,不出一點聲響。所有營寨都不拆走,旌旗照舊飄揚。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說道:“楚軍已經撤走。”眾人見敵營旌旗招展,不信敵人已經撤軍。叔詹說,如果營中有人,怎會有那樣多的飛鳥盤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計欺騙了我,急忙撤兵了。

這就是中國曆史上首次使用空城計的戰例。

【原書解語】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①;剛柔之際②,奇而複奇。【注譯】

①虛者虛之,疑中生疑:第一個“虛”為名詞,意為空虛的,第二個“虛”為動詞,使動,意為讓它空虛。全句的意思是,空虛的就讓它空虛,使它在疑惑中更加令人疑惑。

②剛柔之際:語出《易經·解卦》。解,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震上)。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坎為雨。雷雨交加,蕩滌宇內,萬象更新,萬物萌生,故卦名為解。解,險難解除,物情舒緩。本卦初六《象辭》:“剛柔之際,義無咎也。”意為使剛與柔相互交會沒有災難。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敵我交會相戰,運用此計可產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用計例說】

漢軍忽遇強敵

李廣巧計退兵

匈奴部將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軍官出陣觀察形勢。李廣立即上馬,衝殺過去,一箭射死了這個軍官。然後又回到原地,繼續休息。

匈奴部將見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廣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後,李廣的人馬仍無動靜。匈奴部將怕遭到大部隊的突襲,慌慌張張地逃跑了。

李廣的百餘騎安全返回大營。

【按語闡釋】

古人按語說: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恂懼。以張守跬為瓜州刺史,領餘眾,方複築州城。版幹(築城牆用1的夾板和立柱)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禦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誌。守璉日:“彼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製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琢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陣寇百姓多反。鋌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瑤複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這則按語又講了兩個故事。張守跬接替戰死的王君煥鎮守瓜州,正在修築城牆,敵兵又突然來襲。城裏沒有任何守禦的設備,大家驚慌失措。守璉說:“敵眾我寡,我們又處在城池剛被破壞之後,光用石頭和弓箭是不能相持的,應該用計謀對付他。”他讓將士們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飲酒奏樂,若無其事。敵人懷疑城中有備,隻有退兵。齊祖礁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張守璉又多一招:等賊兵以為人走城空,不設警備時,突然命士兵大聲叫喚,更將賊兵搞得糊裏糊塗,隻得退兵。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變化無窮。在敵強我虛之時,當展開心理戰。一定要充分掌握對方主帥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切不可輕易出此險招。況且,此計多數情況下,隻能當作緩兵之計,還得防止敵人卷土重來。所以還必須有實力與敵方對抗,要救危局,還得憑真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