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計名探源】
反間計是指在疑陣中再布疑陣,使敵內部的人歸附於我,我方就可萬無一失。也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了解敵方的情況。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裏的“人”,就是間諜。《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利用敵方鄉裏的普通人作間諜,叫因間;收買敵方官吏作間諜,叫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故意製造和泄露假情況給敵方的間諜,叫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叫生間。唐代杜牧對反間計解釋得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三國時期,赤壁大戰前夕,周瑜巧用反間計殺了精通水戰的叛將蔡瑁、張允,就是個有名的例子。
曹操率領號稱的八十三萬大軍,準備渡過長江,占據南方。當時,孫劉聯合抗曹,但兵力比曹軍要少得多。
曹操的隊伍都由北方士兵組成,善於馬戰,卻不善於水戰。正好有兩個精通水戰的降將蔡瑁、張允可以為曹操訓練水軍。曹操把這兩個人當作寶貝,優待有加。一次東吳主帥周瑜見對岸曹軍在水中擺陣,井井有條,十分在行,心中大驚。他想一定要除掉這兩個心腹大患。
曹操一貫愛才,他知道周瑜年輕有為,是個軍事奇才,很想拉攏他。曹營謀士蔣幹自稱與周瑜曾是同窗好友,願意過江勸降。曹操當即讓蔣幹過江說服周瑜。
周瑜見蔣幹過江,一個反間計就已經醞釀成熟了。他熱情地款待蔣幹,酒筵上,周瑜讓眾將作陪,炫耀武力,並規定隻敘友情,不談軍事,堵住了蔣幹的嘴巴。
周瑜佯裝大醉,約蔣幹同床共眠。蔣幹見周瑜不讓他提及勸降之事,心中不安,哪裏能夠入睡。他偷偷下床,見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來是蔡瑁、張允寫來,約定與周瑜裏應外合,擊敗曹操。這時,周瑜說著夢話,翻了翻身子,嚇得蔣幹連忙上床。過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要見周瑜,周瑜起身和來人談話,還裝作故意看看蔣幹是否睡熟。蔣幹裝作沉睡的樣子,隻聽周瑜他們小聲談話,聽不清楚,隻聽見提到蔡、張二人。於是蔣幹對蔡、張二人和周瑜裏應外合的計劃確認無疑。
他連夜趕回曹營,讓曹操看了周瑜偽造的信件,曹操頓時火起,殺了蔡瑁、張允。等曹操冷靜下來,才知中了周瑜的反間之計,但也無可奈何了。
【原書解語】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內,不自失也②【注譯】
①疑中之疑:句意為在疑陣之中再設疑陣。
②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語出《易經比卦》。比,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坎上)。本卦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坤為地,水附托於大地,大地容納著水,此為相依相賴,故名“比”。比,親比,親密相依。本卦六二《象辭》:“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人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我則可有效地保全自己。
【用計例說】
投降派討好泄軍情
韓世忠順勢殲金兵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勢。而主戰的著名將領宗澤、嶽飛、韓世忠等堅持抗擊金兵,使金兵不敢輕易南下。
公元1134年,韓世忠鎮守揚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繪等去金營議和。二人北上,需經過揚州。韓世忠心裏極不高興,生怕二人為討好敵人,泄露軍情。可他轉念一想,何不利用這兩個家夥傳遞一些假情報。等二人經過揚州時,韓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隊開出東門。二人忙問軍隊去向,回答說是開去防守江口的先頭部隊。
二人進城,見到韓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韓世忠故意讓二人看,原來是朝廷催促韓世忠馬上移營守江。
第二天,二人離開揚州,前往金營。為了討好金軍大將聶呼貝勒,他們告訴他韓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營守江。
金將送二人往金兀術處談判,自己立即調兵遣將,以為韓世忠移營守江,揚州城內空虛,正好奪取。於是,聶呼貝勒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向揚州挺進。
韓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頭部隊”返回,在揚州北麵大儀鎮(今江蘇儀征東北)的二十多裏處設下埋伏,形成包圍之勢,等待金兵。
金軍一到,韓世忠率少數兵士迎戰,邊戰邊退,把金兵引入伏擊圈。隻聽一聲炮響,宋軍伏兵從四麵殺出,金兵亂了陣腳,一敗塗地,先鋒被擒,主帥倉皇逃命。
金兀術大怒,將送假情報的兩個投降派囚禁起來。
【按語闡釋】
古人按語說: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為太子時,不快於樂毅。田單乃縱反間日:樂毅與燕王有隙,畏誅,欲連兵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惠王聞之,即使騎劫代將,毅遂奔趙。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間諜,以間其將;陳平以金縱反間於楚軍,間範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按語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證明反間計的成效。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布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在齊人還未服從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替樂毅,樂毅隻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陳平也是用離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
采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敵人上當受騙,信以為真,做出錯誤的判斷,采取錯誤的行動。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計名探源】
人們都不願意傷害自己,如果說被別人傷害,這肯定是真的。己方如果以假當真,敵方肯定信而不疑。這樣才能使苦肉之計得以成功。此計其實是一種特殊的離間計。運用此計,“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亂假。己方要造成內部矛盾激化的假相,再派人裝作受到迫害的樣子,借機鑽到敵人心髒中去進行間諜活動。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已是盡人皆知的故事了。兩人事先商量好了,假戲真做,自家人打自家人,騙過曹操,詐降成功,火燒了曹操八十三萬兵馬。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殺了吳王僚,奪得王位。他十分懼怕吳王僚的兒子慶忌為父報仇。慶忌正在衛國擴大勢力;準備攻打吳國,奪取王位。
闔閭整日提心吊膽,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設法除掉慶忌。伍子胥向闔閭推薦了一個智勇雙全的勇士,名叫要離。闔閭見要離矮小瘦弱,說道:“慶忌人高馬大,勇力過人,如何殺得了他?”要離說:“刺殺慶忌,要靠智不靠力。隻要能接近他,事情就好辦。”闔閭說:“慶忌對吳國防範最嚴,怎麼能夠接近他呢?”要離說:“隻要大王砍斷我的右臂,殺掉我的妻子,我就能取信於慶忌。”闔閭不肯答應。要離說:“為國亡家,為主殘身,我心甘情願。”
吳都忽然流言四起:闔閭弑君篡位,是無道昏君。吳王下令追查,原來流言是要離散布的。閭下令捉了要離和他的妻子,要離當麵大罵昏君。闔闖假借追查同謀,未殺要離隻是斬斷了他的右臂,把他夫妻二人關進監獄。
幾天後,伍子胥讓獄卒放鬆看管,讓要離乘機逃出。閻閭聽說要離逃跑了,就殺了他的妻子。
這件事不僅傳遍吳國,連鄰近的國家也都知道了。要離逃到衛國,求見慶忌,要求慶忌為他報斷臂殺妻之仇,慶忌接納了他。
要離果然接近了慶忌,他勸說慶忌伐吳。要離成了慶忌的貼身親信。慶忌乘船向吳國進發,要離乘慶忌沒有防備,從背後用矛盡力刺去,刺穿了其胸膛。慶忌的衛士要捉拿要離。慶忌說:“敢殺我的也是個勇士,放他走吧!”慶忌因失血過多而死。
要離完成了刺殺慶忌的任務,家毀身殘,也自刎而死。
【原書解語】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順以巽也②【注譯】
①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正常情況下)人不會自我傷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這種常理)我則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麼離間計就可實行了。
②童蒙之吉,順以巽也:語出《易經蒙卦》(卦名解釋見“借屍還魂”注③)。本卦六五《象辭》:“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本意是說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為柔順服從。
本計用此象理,是說采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就是順應著他那柔弱的性情達到目的。【用計例說】苦肉計王佐斷臂故國情文龍反金
南宋時,金兵南侵,金兀術與嶽飛在朱仙鎮擺開決戰的戰場。金兀術有一義子,名叫陸文龍,這年十六歲,英武過人,是嶽家軍的勁敵。陸文龍本是宋朝潞安州節度使陸登的兒子,金兀術攻陷潞安州,陸登夫妻雙雙殉國。金兀術將還是嬰兒的陸文龍和奶娘擄至金營,收為義子。陸文龍對自己的身世完全不知。
一日,嶽飛正在思考破敵之策,忽見部將王佐進帳。嶽飛看見王佐臉色蠟黃,右臂已被斬斷敷藥包紮,大為驚奇,忙問發生了什麼事。原來王佐打算隻身到金營,策動陸文龍反金。為了讓金兀術不懷疑,才采取斷臂之計。嶽飛十分感激,淚如泉湧。
王佐連夜到金營,對金兀術說道:“小臣王佐,本是楊麼的部下,官封車勝侯。楊麼失敗我隻得歸順嶽飛。昨夜帳中議事,小臣進言,金兵二百萬,實難抵擋,不如議和。嶽飛聽了大怒,命人斬斷我的右臂,並命我到金營通報,說嶽家軍即日要來生擒狼主,踏平金營。臣要是不來,他要斬斷我的左臂。因此,我隻得哀求狼主。”
金兀術同情他,叫他“苦人兒”,把他留在營中。王佐利用能在金營自由行動的機會,接近陸文龍的奶娘,說服奶娘,一同向陸文龍講述了他的身世。文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後,決心為父母報仇,誅殺金賊。王佐指點他不可造次,要伺機行動。
金兵此時運來一批轟天大炮,準備深夜轟炸嶽家軍營,幸虧陸文龍用箭書報了信,使嶽軍免受損失。當晚,陸文龍、王佐、奶娘投奔宋營。王佐斷臂,終於使猛將陸文龍回到宋朝,立下了不少戰功。
【按語闡釋】
古人按語說:間者,使敵人相疑也;反間者,因敵人之疑,而實其疑也;苦肉計者,蓋假作自間以間人也。凡遣與已有隙者以誘敵人,約為響應,或約為共力者,皆苦肉計之類也。如:鄭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並戮關其思(《韓非子說難》);韓信下齊而驪生遭烹。
間諜工作,是十分複雜而變化多端的。用間諜,使敵人互相猜忌;做反間諜,是利用敵人內部原來的矛盾,增加他們相互之間的猜忌;用苦肉計,是假裝自己去做敵人的間諜,而實際上是到敵方從事間諜活動。派遣同己方有仇恨的人去迷惑敵人,不管是作內應也好,或是協同作戰也好,都屬於苦肉計。
鄭國武公伐胡,競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胡國的君主,並殺掉了主張伐胡的關其思,使胡不防鄭,最後鄭國舉兵攻胡,一舉殲滅了胡國。漢高祖派驪食其勸齊王降漢,使齊王沒有防備漢軍的進攻。韓信果斷地乘機伐齊,齊王怒而煮死了驪食其。這類故事都讓我們看到,為了勝利,花了多大的代價!隻有看似“違背常理”的自我犧牲,才容易達到欺騙敵人的目的。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計名探源】
連環計,指多計並用,計計相連,環環相扣,一計累敵,一計攻敵,任何強敵,無攻不破。此計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敵方力量強大,就不要硬拚,而要用計使其產生失誤,借以削弱敵方的戰鬥力。巧妙地運用謀略,就如有天神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