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立誌
項羽是楚國名將的後代,身材魁梧高大,力大無窮,能扛千斤之鼎。
項羽小時候非常聰明。據說他從小就跟著他的堂叔項梁生活,項梁胸懷大誌,一心要把項羽培養成有作為的人。
所以,在項羽小的時候,就把他送去讀書。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項羽很用心,可是過了不久,就不學了。項梁認為他不願學習,又見他長得高大,便讓他改學劍術,項羽很愛學,武藝越來越高,幾乎沒有人可以戰勝他,再加上他身強力壯,真有千人萬人不擋之勇。
可是劍術學到一定程度,項羽又不肯學了。項梁對此很生氣,項羽就解釋說:“讀書學文,隻不過能記記人們的姓名而已。劍術也不過是一個人對一個人交戰時才使用的,再精通,也隻能一個一個地對付敵人。不值得花很多時間去學習,我要學的是抵擋千軍萬馬的本事。”
項梁本來很生氣,可是聽了這句話,知道了項羽的心誌,認為他的見解比自己還高。於是項梁便改教項羽學習領兵布陣的兵法。項羽很高興,就虛心地向項梁學習。可是,他在粗略地懂得了各種兵法之後,就覺得夠用了,不肯深鑽細研學到底。
後來,項梁因為殺了人,就同項羽一起到吳中地方避仇。
吳中這個地方有許多有才能的人,可是他們的才幹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地方有喜喪大事,人們常常請項梁主辦。
項梁就趁這個機會悄悄地向集會的人和他們的子弟傳授兵法,項梁在吳中的聲譽越來越大了。
有一天,項梁正帶人學習兵法,聽說秦始皇巡遊稽山,路過此地,便與項羽一起隨人前去觀看。
隻見車水馬龍,喧聲震天,武士分列兩側,雄偉異常,秦始皇和大臣的車隊從中間通過,更是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項羽見了,感歎道:“這個人,我們可以取而代之!”
項梁急忙用手捂住他的嘴,警告道:“不要亂說,當心招來滅門之禍!”
但是通過這件事,項梁看出項羽胸懷大誌,對他充滿了希望。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涉帶領農民在大澤鄉起義。九月,會稽太守殷通對項梁說:“江西各地都起兵反對秦國,看來,是秦國滅亡的時候了。我聽說先下手的人就能控製別人而統領一方,後下手的人就要被別人所控製,不得出頭。所以,我想發兵反對秦國,任命您和桓楚作為將軍,不知您意下如何?”
這個時候,桓楚還流亡在大澤一帶。項梁和項羽都是將軍之後,不肯在殷通手下幹事。為延緩時間,項梁回答說:“桓楚逃亡了,沒有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隻有項羽一個人知道。”說完就出去了。
他找到項羽,商量了一番之後,就囑告項羽拿著劍在府門外等著。
項梁重新進去,坐在太守旁邊,說:“請太守下令,召項羽進來,讓他去召回桓楚。”
太守立刻答應了。項梁就招呼項羽進來。
殷通剛向項羽布置完任務,項梁就向項羽使了一個眼色,說:“可以行動了!”項羽就拔出劍來,把太守的頭砍了下來。
項梁手提著太守的頭,佩戴起太守的印綬,走出來向大家示意。太守府裏頓時騷亂起來,有的驚慌逃竄,有的武士挺槍就向項梁項羽殺來。項羽鎮定自若,奮起擊殺,砍死幾十個官兵,剩下的震懾於項羽的威力,嚇得趴在地上不敢起來,再也不敢反抗了。
這時,項梁就召來他結識的豪傑官吏,向他們說明了自己殺太守的目的,是為了起兵反抗秦國,推翻秦的統治。
豪傑官吏向全體官兵傳達了項梁的話,官兵們就都投到了項梁的手下。
從此,項梁控製了郡中軍隊,接著又派人收編了下縣的軍隊,總共得到精銳部隊八千餘人。項梁從此做了吳中郡守,項羽做了他的副將。
由於項氏出於世代將門,在楚國很有名望,各地起義要推翻秦朝的人就紛紛率兵投到他們手下。沒有多久,項梁的軍隊就增加到六七萬人。
項梁還接受一個叫範增的老人的建議,派人尋找楚懷王流落在民間的孩子,請回來立為懷王,項梁自己立號為武信君。
項梁和項羽帶兵東征西討,打了無數次勝仗,隊伍也不斷壯大,特別是在定陶大破秦軍,又殺了李斯的兒子李由,在思想上就開始輕視秦軍,表現出了驕傲的神氣。
屬將宋義為此感到憂慮,勸項梁謹慎些,項梁不聽。
結果,秦軍將全部軍隊都用來襲擊楚軍時,楚軍大敗,項梁也戰死了。
楚懷王聽說了宋義的事之後,就召他來議事,對他非常喜歡,便安排他做上將軍,任命項羽做魯公為次將,範增為末將,讓他們一同去救被秦軍包圍的趙國。
可是,宋義帶領的楚軍到達安陽之後就駐紮下來了,逗留了四十六天還不出發。項羽實在按捺不住了,就找宋義說:“趙國被秦圍困,形勢緊迫,我們應該迅速過河解救。要是我們與趙軍裏外呼應,一定能打敗秦軍。”
宋義卻毫不在意地說:“不需要這樣幹,俗話說,‘二虎相爭必有一傷’,不如先讓秦趙二國相爭,我們坐待勝利。現在秦軍攻打趙國,秦國就是勝了,他們的軍隊也必然消耗、必然疲勞。我們就乘機攻打它,可以輕取勝利;秦國要是打敗了,就更不堪一擊,我們就可以向西進兵,拿下秦國這個國家。項將軍,身披堅甲手拿利刃跟敵人搏鬥,我趕不上您;但坐在屋裏計謀策劃,您就不如我了。”
說完,他就向全軍下命令,說:“戰爭中像老虎一樣勇猛凶狠,像狼一樣貪求勝利,都是值得羨慕的。但誰要是逞強而不聽從命令,就該斬首。”
項羽聽了宋義這些輕視與威脅的語言,心中怒火四起,但想到宋義是楚懷王所任命的,就強壓怒火離開了。
此時,天降大雨,十分寒冷,士兵們忍饑受凍,宋義卻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齊國去做相國,並親自送他到無鹽(今非州三省城),隆重地設宴,飲酒作樂。項羽終於忍無可忍,他找到宋義論理,宋義更加憤怒,但他不敢殺了項羽,隻是責怪了他幾句。
第二天早晨,項羽朝見宋義。一到帳中就揮劍把宋義殺掉了,然後提著宋義的頭出來向全軍發布:“宋義與齊軍合謀反叛楚國,楚王暗中命令我把他殺了!”
諸將領聽了個個怕得兩腿發抖,沒一個敢說二話的,共同擁護項羽為代理上將軍。楚懷王也順勢正式封項羽為上將軍。從此,項羽威震楚國,名傳諸侯。
破釜沉舟
項羽接管楚軍後,就決定救趙國。項羽領兵到了黃河邊上,先派出二萬士兵夜渡黃河,與秦軍交鋒,秦軍眾多而且驍勇,楚軍雖給秦軍以打擊,但未取得重大的勝利。
趙國就請求楚軍增派兵力。
當時,諸侯救助巨鹿之圍的軍隊,原已有十多支準備參戰的,但都不敢出陣,都期待著楚軍。項羽就命令楚軍全部人馬渡河。渡過河之後,令人把船隻都鑿沉了,把飯鍋都砸爛了,把駐紮的房舍都燒毀了,每人隻準帶三天的食糧。
眾將士不理解項羽的用意,項羽解釋道:“背水而戰,我們就沒有退路了,但生路是有的。用這種戰法逼著將士們去求生路,必須拚命作戰,從絕路中求得生存。”
眾將士下定了這種全軍死戰、有去無還的決心,無不以一當十,呼戰聲驚天動地。一到前線,就包圍了秦將王離,又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通道。他們與秦兵打了九仗,把秦兵打得大敗。
項羽更是驍勇異常,無人敢抵。他與秦將蘇角對陣,一戟就把蘇角砸成了肉餅。秦主將難以抵抗,自焚而死,剩下的秦兵也投降了。趙國得救了。
之後,項羽在楚軍營中召見諸侯的將領,諸將領又慚愧又害怕,一進項羽的軍營,個個都雙膝跪地行走,沒有一個敢抬頭向上望的。項羽從此成為諸侯的上將軍,各諸侯都從屬項羽。
巨鹿之戰使秦軍士氣大減,秦二世胡亥派使者譴責秦軍主將章邯,章邯非常恐懼,聯想起秦軍的幾個有功之臣最後都被秦二世斬首,怕自己也遭受二世的誅殺,便暗中派人去見項羽,想與項羽簽訂盟約,共同攻伐秦國。
可是項羽認為秦軍雖然失敗了,但尚存的兵力還很強,是足以跟自己相對戰的,所以就沒有答應。
他把軍隊駐紮在離秦軍很近的地方,乘勝跟秦軍戰鬥,又兩次把秦軍打敗,覺得勝利在握了,才考慮與章邯簽訂合約的事。
章邯以個人的身份拜會了項羽,項羽甚有英雄惜英雄之感,就封章邯為雍王,但他又對章邯不放心,就把他留在了楚軍,另派自己的人到秦軍去做上將軍。
由於秦國的官吏和士兵對老百姓很不好,當秦軍向諸侯投降以後,諸侯的官吏和士兵就趁機奴役他們,侮辱他們。
秦軍中怨聲載道,時有不滿之聲。
諸侯們聽到他們的言論,就告訴了項羽。項羽就召請黥布、蒲將軍核計道:“秦官吏和士兵還很多,他們心裏不屈服。要是到了關中而不聽從命令,事業就會有危害,還不如及早把他們殺掉。”
計劃已定,楚軍就在夜晚襲擊了秦降吏卒,把二十多萬人全活埋了。
鴻門宴
項羽大軍西進,所到之處無人阻擋,如入無人之境,占領了一部分的秦國土地,但到函穀關的時候,有守軍把守,楚軍不能順利進入關中。
項羽派人調查,知是沛公劉邦的兵士,又聽說劉邦已經打敗了鹹陽的守軍,心裏非常的高興,立即命軍隊攻關。
守關的官兵抵擋不住,迅速撤退,於是,項羽的軍隊開進了函穀關。一直到達戲城以西。
這時,劉邦駐軍灞上,未與項羽會麵。他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相國,所有的珍寶都私自占有了。”
項羽很生氣,說:“明天我就犒勞三軍,讓兵士力量養得足足的,一定把劉邦的軍隊打個四零五散。看他還敢稱王不?”
這時,項羽軍隊已達四十萬人,都集結在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共七萬人,集中在灞上駐紮。
謀士範增勸項羽道:“劉邦在山東的時候,貪財好色,是個市井無賴。可是現在,他進了函穀關就一反常態,對秦國的金銀珠寶、美女都忍耐著不去掠奪。這表明他誌向是不小的。觀天象的人觀望了他的星氣,星的周圍都呈現出龍虎的圖案,形成五彩繽紛的雲氣。這正是天子的征象,你一定要趕快把他殺掉,千萬不要失去機會!”
楚國的左丞相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平素與張良是好朋友。而這時張良是劉邦的謀士。項伯在夜間就乘馬跑到劉邦那裏,暗中找到張良,把項羽要發兵攻伐劉邦的事全都告訴了張良,想讓張良跟他一起逃走,還說:“不要同沛公一起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