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者-郭懷應
淩雲亭位於沁州紫金山南麓,文中子王通遺址50米處。占地34……,亭高92米,直徑5米。為鋼筋砼八角八柱鬥拱挑簷結構。在長治市市委武振華的策劃下,沁縣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湖北殷祖園林古建公司設計承建。2005年4月5日奠基,8月26日落成。
亭周圍1600平方米,石牆平台自成庭院,院前石級平台,梯梯而上,院內鬆柏掩映,清爽肅穆,猶如仙景。
院落四周山坡,鬆柏成林,淩雲亭點綴在蒼鬆翠柏綠浪之中,渾然成趣,相映成畫。
憑亭遠望:南望銅革是古鎮、梁樓、清河;東觀茂公古廟,吳王典墓,月嶺山水庫盡收眼底;西睹後河、神頭村落。
淩雲亭自建成後遊人不絕。題詩拍照,博古論今,觀賞考證成為紫金山上一大亮點。
遊人來此不僅是觀賞紫金山秀麗風光,更為重要的是,在心靈深處尋根問祖,飲水思源。探悉今天的美好盛世時光根源在哪裏。“吃水不忘挖井人”,考究和諧社會,幸福生活的源泉。
淩雲亭雙層鬥拱,翅角,修建的玲瓏剔透,古色古香。亭內古畫呈祥,八仙過海,福祿壽喜,喜鵲登梅,旭日東升…
淩雲亭正麵梁上楷書亭名:“淩雲亭”。字寫的龍飛鳳舞,蒼勁有力。係沁縣段柳人書法家張玉文書寫。
亭中央豎革命烈士紀念碑及東仁村革命鬥爭史略青石碑兩通。背麵銘刻革命烈士名錄。革命功臣名錄。碑高2…………2米。
人們為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立碑建亭,以作永世紀念。革命烈士功臣千古,革命烈士精神永存。
這是曆史的永恒,這些烈士和功臣將永遠活在世人的心中。人們靜靜站在亭前默哀。向烈士和功臣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心靈深處為他們謳歌高唱。
憶往昔,崢嶸歲月,血淚冤仇,
看今朝,和諧家園,福祿壽喜。
這些烈士和功臣為了建立新中國,為了民族解放,舍生忘死,捐軀沙場,用他們的血與肉築起新的長城,使我們的民族立於世界昌盛富強之列。
他們是曆史功臣,是民族英雄。
今天,追朔往事,懷念先烈。在這裏浮想聯翩,思緒萬千,靈魂得到進幹淨化,思想得到升華。撫胸惜目,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甘為現代盛世拚搏向上,積極奮鬥。
為此,“淩雲亭”不失為新一代人革命傳統教育的一塊教育基地。是我縣發揚革命傳統教育的又一個紅色旅遊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