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意識形態”(Ideology)的流轉(3 / 3)

1949年以後,隨著蘇聯文論的引進,文藝的意識形態性質的觀點相當流行。比如新中國成立前一直沒有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朱光潛,在新中國成立後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在用馬克思主義來研究西方美學史時,就指出“文藝和文藝理論已被科學地證明是一種由經濟基礎決定,反過來又對經濟基礎起反作用的社會意識形態”。中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至“文化大革命”前流行的文學本質論基本上是蘇聯文論的引進和移植。以群主編的《文學的基本原理》在緒論中闡述文學本質時用了三個層次的邏輯展開:首先是依據馬克思的經典論述說明“文學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其次是論述“文學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初步地說明了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的文學,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共同性及其本身的特殊性,劃清了文學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之間的界限”,最後是論述“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又初步地說明了作為藝術的一個部門,文學和其他藝術的共同性及其本身的特殊性,劃清了文學和其他藝術之間的界限”。蔡儀主編的《文學概論》對文學本質的基本結論是“文學是反映生活的特殊的意識形態”,也是從三個方麵來層層推演的:“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形象的反映”,“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無論是蘇聯文論還是中國“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文論,在闡述文學本質時,都是把文學看作用語言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社會意識形態。這種表述的最高外延項是社會意識形態,也就是把社會意識形態看作文學的最高本質、第一層次的本質。

審美和意識形態

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本質觀是否就隻能用文學是社會意識形態論來表述呢?這個問題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恩格斯在評論拉薩爾的《濟金根》這一戲劇作品時說:“我是從美學觀點和史學觀點,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標準來衡量您的作品的。”史學觀點是社會曆史觀點,對作品的意識形態分析就是史學觀點。對文學本質的分析是一樣的,隻有史學觀點,沒有美學觀點是不全麵的,也是不深刻的。恩格斯把美學觀點放在史學觀點前麵,也是科學的。文學理論必須首先從美學的角度審視文學本質問題,同時也要從史學觀點審視,達到美學觀點與史學觀點的統一。馬克思對藝術本質的審美方麵的認識,也是有明確論述的。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關於藝術是人類用“藝術精神”掌握世界的一種獨立方式的論述,說明了藝術的審美本質。如果全麵研究馬克思關於藝術本質的論述,就會發現這些論述有兩個基本點——審美的觀點和意識形態的觀點,也就是說是既從美學觀點又從史學觀點來提出問題,進行思考的,不能隻在意識形態層麵上界定文學的本質。從馬克思主義的美學觀點和史學觀點來分析文學本質,至少有審美和意識形態兩個基本點。

在文學理論的建設上把文學的本質明確地界定為“審美意識形態”的,是20世紀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文學理論界。改革開放以後的新時期,開拓了在文學理論上解放思想、求實創新的理論新天地。這種新思路的開拓是在總結過去理論研究的失誤之上進行的。對“文革”教訓的反思,延伸到對長期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本模式的反思。過去的教條主義主要是片麵地把意識形態的史學觀點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學本質觀的唯一觀點,拋棄和壓抑了美學觀點,用意識形態觀點遮蔽和掩蓋了文學的審美本質。為了破除理論上的教條主義,新時期的中國文論開始了對文學審美特征和審美本質的集中探索。在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中,集中進行了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的美學思想的研究,進行了馬克思關於藝術掌握世界方式的論述的研究,對於藝術本質提出了一個不同於前的新時期的觀點,就是藝術既是社會意識形態,又是審美活動。而這一種關於藝術本質的表述,不斷出現在新時期的各種論著當中,成為一種普遍共識。

就是在這樣的曆史中,錢中文把中國新時期文學理論界的這種見識,概括為“文學是審美意識形態”的文學本質觀。1984年,錢中文提出文學“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1987年,他較為全麵地論述了審美意識形態的文學本質觀,指出“要把審美的和哲學的方法結合在一起,來探討文學的第一層次本質特征”,“這兩種方法的結合,揭示了文學的常態特征,使人看到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的特性既非單純的意識形態性,也非單純的審美”,“文學作為審美的意識形態,以情感為中心,但它是感情和思想認識的結合;它是一種自由想象的虛構,但又具有特殊形態的多樣的真實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具有不以實利為目的的無目的性;它具有社會性,但又是一種具有廣泛的全人類性的審美的意識形態”。文學本質的“審美意識形態”論,獲得了中國文學理論界的廣泛接受。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在1992年初版中,就把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作為文學的本質界定,這一教材關於文學本質的界定為學術界所認同。提出“審美意識形態論”正是把馬克思藝術本質的兩個方麵的觀點,即美學觀點和史學觀點、意識形態論和藝術掌握世界論完整地結合的理論創造。這一點正是中國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從特拉西發明的語言符號到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從蘇聯意識形態文論到中國意識形態文論,又從意識形態文論到審美意識形態文論,就是關於意識形態與文學的一種知識譜係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