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1 / 2)

當代中國流行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

學苑

作者:王卓凱 張小梅

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急劇的社會變化與外來文化的衝擊,使得中國的流行文化明顯區別於西方社會的流行文化,其在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亞文化等眾多文化現象的交織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流行文化模式,它對中國人的影響,尤其是對正處於價值觀念形成主要階段的青少年的影響也帶有明顯的中國烙印。

一、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模式的特征

現代化與全球化的發展浪潮席卷世界,文化界限變的越來越模糊,各國流行文化無法避免地形成了“共性”,但厚重的曆史淵源、獨特的國民性格以及社會轉型期的特殊國情與社會環境又為中國流行文化形成“個性”創造了條件,使之在西方文化、傳統文化、非主流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模仿、選擇和創新,這些特征可從流行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係中得到展現。

西方文化強勢來襲,東方文化逐步突圍

美國流行文化的輸出對輸入國的青少年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引發了許多國家針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思考與抵抗,增強文化軟實力成為深受西方文化滲透之害的東方國度的清醒共識,東方文化正在逐步而艱難地突圍。 2010年,中國 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中國經濟在世界上崛起的同時也帶動了文化的崛起,中國本土文化借經濟東風傳揚四海,目前國外學漢語的人數以千萬計,漢語熱帶動了老外對中國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工藝品、民俗、武術、氣功、中醫藥等傳統文化和中國菜、服飾、風水等生活方式的興趣,來中國旅遊的人數也日益增加。中國文化的廣泛傳播不僅加深了各國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也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互利友好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借力流行文化,傳統文化“重獲新生”

從文化的產生來看,支撐傳統文化的經濟政治基礎已經改變,現代中國訴求的文化回歸並不是傳統的重建,而是采擷其中的精粹,注入與時俱進的靈魂,借以築造當代國民的精神家園與道德高地,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實根基。從世界其他民族擴大文化影響力的經驗來看,以流行文化為載體發展傳統文化、民族文化不失為一種成功的路徑。流行文化為世界呈現出傳統文化的內在魅力,引發世界對該民族文化的興趣,從《臥虎藏龍》、《英雄》等武俠電影進軍好萊塢並得到認可,進而刺激全球武俠熱、中國潮即可見一斑。除了武俠電影的風靡外,孔子學院、國學熱、唐裝熱等文化新現象不斷湧現,傳統文化的複蘇與其在全球的傳播構成了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模式的重要特征,並日益成為滲透到國民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中的主流文化。

小眾變大眾,青少年亞文化方興未艾

亞文化是與主流文化、大眾文化、流行文化相對的概念,屬於小眾文化,隨著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迅速普及和發展,亞文化向流行文化的迅速轉變在當代中國已經成為突出的文化症候,因此,我們在討論當代中國流行文化模式的特征時,就不能避開亞文化這一焦點。

亞文化是社會總體文化的構成部分,但它基本處在邊緣的位置,不可能取代主流文化而存在,但借助商業、媒體機構的外力推動,卻可以迅速傳播,由小眾變為大眾流行的文化形態或現象,如芙蓉姐姐、鳳姐等網絡“明星”借助大眾媒體的關注,商業力量的驅使而演化為全民性的審醜文化。同時,另外一些亞文化群體或部落則相對封閉,它們通過製定標準,不斷優化部落成員,或通過設置權限,以及風格化的語言等方式阻斷“遊客”深度進入,處於這部分亞文化群體中的人們並不謀求其文化得到大眾的認同,而是保持自我認同、自娛自樂的小眾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