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景德鎮現代仿古瓷業的文化思考(1 / 2)

景德鎮現代仿古瓷業的文化思考

學苑

作者:汪浩

一、仿古瓷業的現狀及疑惑

上世紀八十年代,景德鎮陶瓷館與東風瓷廠合作仿製一批館藏青花瓷器,拉開了現代仿古瓷業的序幕。到 1993年,仿古瓷專業戶多達千餘家, 1996年前後又增至近2000家,到現在已經有 3000餘家。其中如華弘陶瓷和佳洋陶瓷更是成為仿古瓷業的典範,成立了頗具規模的公司。仿古瓷業在迅猛發展,但市場管理和企業之間的聯係卻沒有銜接上,往往出現低端臆造的仿品多,小作坊多,以及作坊之間缺乏交流相互閉塞的情況。因而仿古瓷業也造成了一定的亂象,而其中最受人們關注也是人們最誤解景德鎮仿古瓷業的便是仿古瓷等於假古董。

許多人一聽到景德鎮的仿古瓷便立刻會聯想到一個名詞“假古董”,大有談虎色變的感覺,更有買過贗品的收藏者大呼景德鎮的仿古業應該被取締。誠然,很多仿古瓷最終都會被當做“假古董”來進行銷售。但是真正了解景德鎮仿古瓷業的人都知道,景德鎮仿古瓷業的生產商本身並不會將仿古瓷當做“古董”進行銷售。真正將仿古瓷拿去魚目混珠的是來自四麵八方的經銷商們,既有來自港澳台的,也有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從本質上來說,景德鎮的仿古瓷業隻是承擔了製造者的角色,而購買者拿去謀求正當或者不正當的利益,那是購買者的問題。

另外,許多從事多年仿古瓷製作的人員一般都熱愛古代陶瓷藝術,而且對古陶瓷的研究往往都很深入,是陶瓷文化和技藝的傳承者。如上文提到的佳洋、華弘般形成規模的仿古瓷公司,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並且在仿古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創新,為景德鎮的陶瓷文化的弘揚做出了不少貢獻。因而,景德鎮的仿古瓷業並非洪水猛獸,隻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和規範的市場。

二、傳承製瓷手工藝

2006年景德鎮手工製瓷作為傳統手工技藝項目入選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方麵這意味著人們開始重視手工製瓷,而另一方麵也凸顯出了景德鎮的傳統手工製瓷工藝的傳承麵臨著危機。危機來源於景德鎮製瓷業生產工藝的現代化,許多行業已經摒棄了原來傳統的製瓷方法。

而仿古瓷業基於其需要惟妙惟肖地模仿古代陶瓷藝術的特殊性質,恰恰成為了當前景德鎮傳承和發掘傳統製瓷手工藝的主力軍。景德鎮仿古瓷專家楊國喜先生說:“想要做好仿古瓷,就要對古代東西有透徹的了解。我麵對一件件真品,仔細地琢磨它們,就好像他們在同我講話。它們告訴我那個時代製瓷工藝的各種信息,嚴格按照當時的程序做,就一定可以做好。”真正的高精仿古瓷業往往需要完全地再現當時製作工藝,使現代人能充分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結晶。因而,現代仿古瓷業可以說是最為直接與傳統製瓷手工藝發生關係的製瓷行業。通過仿古瓷這個媒介,傳統手工製瓷工藝作為一種對曆史的回歸,其意義顯得特別重要。具體說來,要仿製古代器物並使之到位,其胎釉原料和裝飾材料就要采用與同時代相同的配製方法而不是現代標準化配方;其成型工藝就必須是手工拉坯、修坯或印坯、泥板成型而不是機械製瓷;其燒成最理想的窯爐還是柴窯,而現代煤窯、氣窯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每個朝代之間的製作工藝特點都是有著區別的。如,宋代的青白瓷以拉坯成型為主,而到了元代則以模印為主,優秀的仿古瓷器都會考慮到這之間的差別。因而,通過仿古瓷業生產的這一過程來說,其在傳承和發掘傳統製瓷手工藝這一方麵上是功不可沒的。

三、弘揚陶瓷文化

上文提到要想做好仿古瓷業,傳統製瓷手工藝的傳承和發掘是比不可少的,但是另一方麵,真正發展仿古瓷業還需要對古陶瓷的內涵展開深入的研究,包括陶瓷文化的交流。因為一件好的仿古瓷必定是出自古陶瓷研究專家和陶瓷美術家之手。要仿得幾可亂真,除了有過硬的傳統製瓷工藝水平,還要具備對古陶瓷的鑒賞能力,包括對器物形態、構圖、形象、筆意及神韻的超強把握能力。因而諸如黃雲鵬、向元華、楊國喜等知名的景德鎮仿古專家,都是古陶瓷的鑒定、鑒賞專家,並且對古陶瓷的文化內涵都有著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如佳洋公司在 2003年就注冊了“景德鎮國際陶瓷交流中心”,開展過不少陶瓷文化交流活動,如2006年就承辦了國際元青花會議。並且每年都會聘請國內知名古陶瓷學者或者鑒賞專家來景德鎮講課。另外中心還建立了“景德鎮古陶瓷標本館”和“陶瓷藝術博物館”,為陶瓷愛好者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實物資料。並且現代景德鎮具有規模的仿古公司也基本都會建立標本館、研究中心等等。因而仿古瓷業實際上也是陶瓷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