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田湘,一棵蔥蘢的詩意之樹(1 / 2)

田湘,一棵蔥蘢的詩意之樹

文藝視線

作者:張玉玲

馬年初夏,我去柳州出差,恰逢南寧鐵路公安係統舉辦文學創作筆會,於是有了我和詩人田湘的會晤。雖是第一次見麵,但在我心裏和他早已是舊相識了。田湘是我愛人的好朋友,具體說是詩友兼文友,我家的書架上就有他的兩本詩集。興來翻看,總會感到一股質樸、醇厚、熱烈、明快的氣息撲麵而來,於是乎記住了一些精彩的句子,記住了田湘這個名字。一見麵,我還是被他那強壯的身軀給“雷”住了——真沒想到,那些細膩多情又清新優雅的詩句出自眼前這位敦實且威武之人的筆下。

在田湘的詩裏,我最喜歡那首《黃花梨》。假如把人比喻成一棵樹,我覺得田湘就是一棵深深紮根在祖國最南部的珍貴的黃花梨,正如他在詩中所言:“沿著龍虎豹的紋路/可以看到你高貴的神韻/琥珀金絲,道出你的富貴華麗”。而我則是沿著那些閃爍著哲理的思辯和靈性飛揚的詩句,真正認識了一個與自然和人類契合且感情充沛、豪爽直率、熱情坦誠的詩人田湘。如果田湘的詩是一棵蔥蘢的黃花梨,那麼筆下的鄉情、親情、友情、愛情以及深深的人生思考和鐵路情結,就是這棵樹的枝幹。

在田湘的詩集中,分量最重的就是與鐵路有關的詩了,所以我覺得鐵路情節是這棵大樹的主幹。由於他出生在鐵路工人家庭,自小在鐵道邊長大,而後又在鐵路部門工作,所以他寫起鐵路來真是有感而發,得心應手,鋼軌、車輪、火車、小站、月台、動車組、旅客、列車員、鐵路警察、養路工、車窗外的風景以及鐵路邊鮮活生動的花草樹木等等,都被他賦予了濃鬱的詩情。

“星星般的石碴嗬護著它的道床/鋼軌在太陽下閃著神秘的光芒/高山、森林、雲彩都靜默無語/花朵在默默地開放”。在這首《養路工》中,他沒有直接寫養路工如何的辛苦如何的默默無聞甘於奉獻,但我知道,那“星星般嗬護著道床的石碴”不就是堅守在鐵路沿線上的樸實如鋪路石般的養路工嗎?由於他們的汗水和付出,千萬人的旅途才那麼安詳、那麼美好。“多少人依附在你的體內/出去看風景/他們看到了山外山/城外城/看到了紅塵滾滾/可你卻視而不見/你隻是赤條條地來去”在《火車》這首詩中,作者以擬人的手法,巧妙地把火車喻為盡職盡責守護著廣大旅客安全的鐵路員工,為了讓旅客安全快捷地到達目的地,隻顧埋頭努力勞作,麵對著外麵五顏六色的大千世界“視而不見”,獨自“赤條條地來去”。

“隻要你願意/幸福就可以:提前開始/也可以:提前結束/隻要你願意/什麼都可以提前/愛情歡樂甚至痛苦”(《提速》)。“我突然想讓自己慢下來/不想這麼快就抵達幸福的終點/不想這麼快,就結束青春的旅途/我想在春天停留一下/不想這麼快,讓冬天埋藏春天的夢想”(《在提速的火車上》)。讀到這些句子,我的心隱隱作痛,我們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為那些遺憾而活著,努力著,堅守著,這是詩人的糾結,也是現代人的糾結;這是生活的味道,也是生命的體驗,深刻至極。所以我向往那條高速路旁的一條老路,“那裏沒有高速的激情/卻有著悠閑的浪漫/那裏沒有愛的加速度/愛卻很悠長”。我想,隻有長期植根於鐵路又熱愛鐵路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感覺,隻有鐵路詩人,才能從中提煉出這麼濃濃的詩意,令廣大讀者產生共鳴。其實,人的第一個青春是生命的恩賜,第二個青春則要靠自己的努力,隻要你敢於去爭取。但願每天早上喚醒自己的不僅是鍾聲,還有詩意的夢想。

2014年初,廣西做為少數民族自治區首次在南寧、柳州、桂林、北海等地開通了高鐵,讓廣大旅客深深體驗到了高鐵的方便、快捷、舒適和環保,鐵路詩人田湘當然不會錯過絕佳的創作機會,“從今天起/我要適應快節奏/快生活/我要適應你突然出現/就像天命降臨”、“像是種錯覺/兩座城市相擁/僅在瞬間。”“這愛的推手/稀釋了相思與別離/卻讓我擔憂/來得太快/是否消失更快。”這是田湘的組詩《動車時刻》中的句子,與其說是在說走就走的旅行中去趕赴一場轟轟列列的愛情,不如說是借助高鐵在表達一種對人生哲理的觀照與深切感悟。的確,田湘的詩流暢如清風山泉,從不故作高深,但細細品來,卻能品咂出濃濃的味道。

親情、鄉情和愛情是田湘詩歌之樹的根脈。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寫了你的鄉村,你就寫了世界。從這些詩句中,我們會看到一個赤子深沉的情感底色。

“讓我記住你七十年的滄桑和苦難的經曆/一個鄉下的窮孩子,六歲喪父/你稚嫩的肩膀過早地承受著生活的重壓/不然,你就不會落下這永遠的腰傷/二十歲,你沿著鐵路來到一個偏僻小站/在火車的鏗鏘聲中編織青春和夢想”(《母親》)。“月台上,那個揮旗的人/是我的父親,我兒時的偶像/三十年風風雨雨/你就這樣站著/他站立的姿勢很像將軍/而將軍是孤獨和寂寞的/他養育的兒女/都已長大了/而小站沒有長大,他不願走”(《車過小站》)。這是作者懷揣著血脈親情與家園情結,追憶父愛母愛的心語,他把老人的寬厚、博愛、堅強、隱忍展開而來,父母的剛強擔當以及樂觀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孩子性格形成過程中正能量的元素,是孩子自信心和上進心的根源,孩子成家立業遠走高飛了,而父母老了,孤零零地守望在家。這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越咀嚼越有味道。我相信,田湘沒有辜負那片讓他成長的土地,沒有辜負父母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