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府推動當地廢料轉化能源(waste-to-energy)的政策已導致當地塑料垃圾進口激增,泰國很可能成為全球“垃圾之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1日報道,泰國生態警示複蘇組織主管潘衝指出,泰國最近的廢物管理趨勢,與正確的廢物管理方式背道而馳。
她說,泰國政府目前所朝的方向將使得廢物管理問題不能獲得妥當解決,並導致其他國家的垃圾被傾倒到泰國。
潘衝說:“廢料轉化能源是其中一個造成最大汙染的廢物管理和生產能源方式,因為燃燒垃圾不但會釋放有毒汙染氣體,遺留下的灰燼也是非常危險的,須小心通過填埋處理。此外,建造許多小型廢料轉化能源工廠也是非常糟糕的決定。”
報道稱,她表明:“我不是要否定廢料轉化能源的好處,這是其中一個處理無法再循環廢物的可接受方法,但我們應隻有幾個大型、備有控製汙染措施的廢料轉化能源工廠。”
另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此前報道,中國已開始將來自境外的塑料垃圾拒之門外。報道稱,從2018年1月1日起,中國停止進口塑料垃圾及其他垃圾,塑料垃圾通往中國的大門關閉了。岡州對廢品回收是認真的,當地居民已經習慣了要將牛奶紙盒、酸奶容器、麥片盒和紅茶菌瓶子從垃圾中分出來。但今年,由於在中國作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規則變化——宣布不再進口“洋垃圾”,近幾個月來,數十個美國城鎮包括俄勒岡州的幾個在內,數以千噸計留在路邊的回收材料被送到垃圾填埋場,而在過去,地方政府會把他們用過的大多數紙張、塑料和其他廢品運到中國進行處理。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30日報道,雖然一些美國廢品公司已經改為在國內處理可回收材料,或者把更多材料運往其他的國家,但也有一些廢品公司一直未能找到中國的替代市場。美國最大的廢品管理公司之一“共和服務”負責回收和可持續發展的副總裁皮特·凱勒說:“突然間,在街頭收集的廢品沒有地方可去了。”
報道稱,由於中國的要求更嚴格了,這意味著如果廢品中含有不可回收的材料,則更有可能被視為汙染物。
報道稱,對於小公司,比如為俄勒岡州大部分地區提供服務的羅格處理回收而言,中國的禁令已經令業務傾覆。這家公司的發言人加裏·潘寧表示,今年頭幾個月,它把所有可回收物都送到了垃圾填埋場。最依賴中國回收廠的西部州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這個附帶效應已擴散到西海岸以外。本·哈維是總部位於馬塞諸塞州韋斯特堡的回收公司的總裁,他說他的公司通常有幾百噸的庫存,現在堆積了大約6000噸的廢紙和紙板,在他約7400平方米的場地中,幾乎有一半的空間裏已經被廢品包填滿。
報道稱,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的回收商也在匆忙尋找替代。盡管如此,在美國許多地區,包括大部分重要城市,回收仍在照常進行。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正在進口更多並非本國加工的材料。一些垃圾公司已經通過儲備材料來應對中國的禁令,同時尋找新的加工商,或指望中國重新考慮其政策。
據環境保護局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年回收約6600萬噸材料,其中約三分之一出口。研究和倡導組織北美固體廢棄物協會總幹事戴維·比德曼說,過去這些出口大部分運往中國。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因為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首要的海外市場,”貿易組織美國廢料回收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皮卡德說。
皮卡德說,尤其是2015年第一季度對中國出口額超過3億美元的廢塑料,今年第一季度僅為760萬美元,同比下降90%。他表示,其他國家已經加入進來,開始接收更多塑料,但今年廢塑料出口總量仍下降了40%。
“美國的回收計劃出現了嚴重動蕩,”比德曼說,“我們擔心這會不會是新的常態。”
路邊回收通常由私人公司運往分揀工廠,在那裏,可銷售的商品被分離出來,然後公司或地方政府將貨物出售給國內或海外加工商。一些州和城市禁止這些公司丟棄塑料、紙張和紙板,但一些當地官員(包括俄勒岡州、馬塞諸塞州,以及華盛頓州的一些城市)已批準豁免,可將無法出售的材料送到垃圾填埋場。
回收公司出售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在過去會得到報酬,”俄勒岡州環境質量部政策分析員彼得·斯潘德羅說,“現在他們付錢讓別人拿走。”
報道稱,在包括艾奧瓦州、緬因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部分地區,廢物管理者正在繼續回收利用,但將提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或者正在考慮這樣做。
回收商一直在自行處置他們的一些材料,但隨著中國和其他可回收材料的買家收緊質量標準,自行處置的比例在上升。
“如果我們沒有把它們清理幹淨,就無法推向市場,如果我們不能將其推向市場,不幸的是,它們就會進入垃圾填埋場,”羅格公司發言人潘寧說。catalyst paper訂協議,公司方麵以1.75億美元,相當於約11.18億人民幣,收購美國公司catalyst paper operations。而進行擴張的,並非玖龍一家公司。
大牌造紙企業開始增產
據香港《經濟日報》網站5月28日報道,其經營兩個分別位於緬因州及威斯康星州的漿紙廠,該等漿紙廠從事製造及分銷各類木漿、紙張及紙製包裝物料的業務。
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了解到,玖龍紙業5月25日發布公告稱,目標公司是在美國特拉華州注冊成立的公司。於收購事項完成後,目標公司將由買方全資擁有,並將成為玖龍紙業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位於緬因州的rumford漿紙廠為漿紙一體化工廠,營運三條合並年產能約為55萬噸(公噸)的造紙生產線,生產單麵塗布紙、銅板紙及塗布機械漿紙類產品。該漿紙廠的製漿合並年產能約為52萬噸,有兩條木漿生產線及一條漿板機,所生產的木漿包括短纖及長纖產品,其中約40萬噸乃供自用,其餘約12萬噸供於市場出售。
位於威斯康星州的biron漿紙廠為漿紙一體化工廠,營運兩條合並年產能約為34萬噸的造紙生產線,生產塗布機械漿紙類產品。
如今,並非玖龍紙業一家紙業公司在進行擴張。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23日報道,全球對紙箱的需求激增。由於網購規模迅速擴大,用於包裝和配送的紙箱數量增多。預計到2022年,對作為原料的紙板的需求將比2016年大約增加兩成。在數字化使得印刷和報紙用紙減少的情況下,不僅王子控股等日本企業,美、中的世界大牌造紙企業也開始增產紙板。
王子控股將在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和印度擴建或增設工廠,並計劃在五年後使紙板產量增加大約兩成。今後還將投資110億日元(約合6.38億元人民幣),到2023財年使生產和銷售量達到48億平方米,換算成重量約為300萬噸。該公司海外業務負責人表示,“還考慮向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拓展”。
中國新增需求占全球四分之一
報道稱,增產的背景是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認為,到2022年全球對作為紙箱原料的紙板的需求將達到2.7534億噸,比2016年增加17%。
到2022年,全球對麵巾紙和廁所用紙等衛生用紙的需求將比2016年增加6%,達到5750萬噸,這主要是因為新興國家人口增加。但印刷和報刊用紙需求將急劇下降。因數字化帶來的電子媒體的普及,估計全球對印刷和報刊用紙的需求為1.0569億噸,比2016年下降14%。
在業內結構變化日趨明顯的情況下,經濟增長使得商品流動增多,對紙箱的需求也必定增長。因此各造紙公司都開始增產。
報道稱,對紙箱需求最大的是中國,其在2022年的需求將增加22%,達到7200萬噸,占全球需求總量的四分之一。導致需求擴大的原因是網購。
其他國家企業也在迅速行動。美國最大造紙企業國際紙業公司,將把印刷用紙產量較10年前減少一半,同時把紙箱生產能力提升一倍,達到1500萬噸。
中國玖龍紙業公司,也為了滿足當地的需求增長而加緊增產投資。該公司將擴張位於重慶和沈陽等地的五家工廠,從而在2019年6月前使產能提升兩成,達到170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