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經常結伴去寫生。夏日的池塘、晨曦中的操場、郊野的草地、秋收的麥田都成了他們常去遊玩的地方。兩個初涉愛河的人深深陶醉在愛與被愛的喜悅裏,絲毫沒有想過,為了這份愛,他們要經曆多少磨難。
“注意義務”,男友竟是威脅生命的“天敵”
一天,強海鬆回家吃晚飯,一臉嚴肅的父母遞給他了一張報紙說:“小鬆,你看看這個。” 強海鬆接過報紙一看,上麵竟是對女友謝曉榮輸錯血的整版報道——
原來,謝曉榮雖然奇跡般地活下來了,但她的母親李耀蘭不放心,她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全力照顧女兒。她通過查醫書、谘詢專家得知,由於輸錯血,女兒的體內產生了抗體。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等醫學文獻記載:RH血型係統通過輸血或妊娠可產生免疫性抗體,當遇有相應抗原,可致溶血反應或新生兒溶血病。若誤診誤治,可導致患者殘廢或死亡。
悲憤中,李耀蘭決定為喪失生育權而又無法獲得賠償的女兒討說法,從此踏上了艱難的維權之路。
李耀蘭首先向天津市河西區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該鑒定委員會認為,謝曉榮的醫療問題不屬於醫療事故。她又申請市級醫療事故鑒定,認定仍然一樣。2001年3月2日,謝曉榮向河西區人民法院訴訟,要求確認肇事司機和天津醫院在為她輸血問題上有過錯,並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然而由於當時國家輸血檢驗規定中隻要求對A、B、O、AB血型進行檢驗,並沒有規定要對罕見的RH血型進行檢驗,因此醫院方麵不構成醫療事故。河西區人民法院駁回了她的訴訟請求。
在一次次敗訴後,她上訴到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中院。9月3日,天津中院下達了最後判決結果,認為醫院和肇事司機均不宜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根據《民法通則》“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本著公平原則,法院判定,“將來謝曉榮一旦發生因此次被輸入RH陽性血導致的損害後果,經鑒定排除了其他因素和謝曉榮個人因素,所發生的各種經濟損失由天津醫院和肇事司機各承擔60%和40%的責任。”
但同時,法院也指出謝曉榮負有防止損害結果發生的注意義務:“要盡量注意保護自身的安全,防止各種危險情況的發生,采取必要的防範措施,避免出現醫學文獻記載的危害結果。”並進一步強調,“謝曉榮是否完全履行了上述注意義務,對避免出現損害結果至關重要。”
這個判決終於讓謝曉榮見到了一點曙光。但仔細分析之後,才發現這不過是個“美麗的神話”,問題出在法院給出的“注意義務”上。
輸錯血使謝曉榮失去了戀愛自由和正常生育的權利。她必須嫁給RH陰性血型的男子,才能保障生育正常的胎兒。否則,由此造成的損失,天津醫院和肇事司機完全可以請求法院認定謝曉榮沒有盡到“注意義務”而免除責任。
“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沒有權利何談義務?這算怎麼回事呀?”強海鬆覺得很費解。
父母的表情很難看,他們交換了一下臉色,接著強海鬆的母親說:“小鬆,上學期間要以學業為重,千萬不能分心啊!”父母雖然沒有明說什麼,但強海鬆能感覺到他們對自己和謝曉榮的交往有很大的顧慮。
次日傍晚,強海鬆在校園外找到了謝曉榮,不出所料,女友的表情憂鬱憔悴。兩人默默地來到了學校附近一個廢棄的火車道旁。這裏曾是他們經常結伴寫生的地方,秋日的寒風裏,草地上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俯首搖曳著。
“海鬆,你都知道了?”謝曉榮淡淡地問了句。
強海鬆苦笑了一下說:“曉榮,報紙我看了,命運對你真的不公平。”
“這些天我媽媽情緒一直很激動。也難怪,為了給我討公道,媽媽和爸爸離婚了,還背了十幾萬元的債。打了這麼多年的官司,卻是這麼個結果,誰也想不通呀!”
“接下來你打算怎麼辦?”強海鬆問。
“我要上訴!媽媽也讓我上訴,他們無故剝奪了我的戀愛權、婚姻權。”
一陣無言的沉默,夜色裏能看得出強海鬆憐惜女友的眼神。
回到家後,強海鬆上網搜索關於RH陰性血的資料,得知“全國擁有RH陰性血的人隻占0.34%,天津市區登記的也隻有9個人……”難道她隻能在這幾個人中尋找自己的愛情嗎?太不公平了!
第二天,強海鬆悄悄去醫院做血型檢查,他默默祈求自己能是RH陰性血。然而結果出來後,他怔住了,強海鬆的血型竟然是威脅謝曉榮生命的“天敵”——A型RH陽性!按照醫學文獻,由於謝曉榮體內存在抗體,如果他們結婚生孩子,出現溶血、早產、死胎的幾率是100%。
強海鬆是家裏惟一的男孩。在他和謝曉榮的交往問題上,家裏人雖然一早就知道,但一直沒有給予明確的支持。強海鬆的奶奶曾多次暗示孫子說:“我們家三代就你這一個男丁,奶奶還希望能四世同堂呢!”所以強海鬆的內心也很苦悶,前方的路會怎樣,他也不知道。
強海鬆在那段日子裏很寡言,謝曉榮看得出他也在承受來自家庭的莫大壓力。“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幸福呢?”天下母親的心願都是一樣,謝曉榮並不怪罪他們,心裏反而有了種釋然。
十一長假到來了,校園裏到處可見一對對攜手歡笑的學生情侶。可是謝曉榮一連幾天都沒接強海鬆的電話,她變得憂鬱、多愁善感起來。
“我用一彎殘月梳理我憂傷的長發/站在早秋的鏡前/我無法看清自己真實的臉/也無法熄滅愛的火焰……”此時蔡琴的這首歌成了謝曉榮真實的內心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