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模仿也能成就大事業
創新有多種形式,它不僅僅是開辟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道路,也可以嚐試著走一條別人已經走過的舊路。因為走新的路,通常會遇到更多的障礙,要麵對更大的風險。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別是留意別人怎樣走同樣的路,一定有讓你受益的地方,它能讓你避免重複走別人已經走過的彎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著別人一起走,這會讓你成功的機會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著飛行一樣。也就是說,在某些時候,我們可以模仿別人,以便使自己盡早成功。
當當網上書店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範例。
“對亞馬遜的財務報表,我比一些華爾街的分析師們還要熟悉。我會用當當的指標和它一一做對比,最新的結果是,9項指標中我們隻有庫存周轉率不如它。”當當網上書店聯合總裁俞渝毫不諱言對亞馬遜這個世界最大、最知名的網上書店的模仿和學習。她將當當網比作是“學齡前兒童”,而“亞馬遜”已經是進入“青春期”了。她說:“中國古話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當當不恥於當學生,因為有得學比沒得學要好。”相較之下,當當更在意的是“成功”而不是“複製”。俞渝在實施模仿戰略時的心得,即是“要以開闊的心態和眼界去學習,並且在學習中重新建立適合企業本地化生存的新規則”,“用笨方法,從骨子裏學”。這是俞渝認為當當之所以能夠將網上購物這樣的新事物在中國成功推廣的“模仿要義”。
三星電子也是通過對電子巨頭“索尼”進行創造性模仿而一步步成長壯大起來的。
從一隻“仿造貓”進化為“太極虎”,三星電子又有多少驚世之謎?2004年4月中旬,三星電子公布了其2004-午第一季度營業額及總收入,第一季度銷售額為125億美元,營業利潤超過34.8億美元。三星電子僅在第一季度,就遠遠超過索尼2004年8.13億美元的盈利預測。但據此就認定三星電子超越了索尼,仍為時尚早。從營業額看,2003年,三星電子的總收入為362.8億美元,索尼的總收入為720.81億美元。這距離三星電子的“超越”戰略——2005年以前把全球銷售收入增長兩倍,從而一舉超過索尼——還有差距。但這並不影響三星電子作為一個“模仿”神話而成為諸多中國企業推崇的對象。把三星和索尼類比,按中國的思維方式,是有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期待在內。幾年前的三星,正是索尼的模仿者,而現在,許多中國企業則成了三星電子的模仿者。
模仿並不是盲目進行的,而是朝著既定目標進行的創造性模仿。如果隻是一味地模仿而不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創意,隻能是重複別人的步伐,走不出一條自己的路。就像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說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在最初階段,我們都要經過一個模仿過程,向前人學習優秀之處,吸取了他人的精髓,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創造過程。個陛是區別於大眾的。正因為個性的差異,才構成人生萬象的異彩紛呈,才談得上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吸引、心心相印,才能領悟到成功的真諦。
要想創新,必須走出自己的路來。老跟在別人屁股後邊學,充其量隻會落下“模仿者”之名。其實,創新都是有個性的,沒有個性的創新幾乎是不可能的。創新之初,模仿成功者的模式是可以的,但不能一味模仿而不求突破。模仿是手段,創新才是根本。因此,要根據自己的個性,設計一條成功的路線和方法,這才是高人。
在改進中實現創造性突破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的新發明適應時代的需要,陸續湧現出來。它不斷衝擊著人類全部已有的發明,而且對千萬個原有發明的缺點和不足不斷改進,使之一代比一代更新,日臻完善。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切發明都是技術的進步,而改進更是進步。為了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不斷滿足學習與工作的需要,對原有發明進行改造,使之從外觀上、構造上、材料上、功能上更美觀、更廉價、更實用、更方便,這是完善創造的本質,也是改進創造的宗旨。
人們為免受步行之苦和提高速度,便發明、開發、改進、完善交通工具,從騎驢、騎馬,到發明馬車、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火車、飛機、宇宙飛船等。
人們為了禦寒,發明了紡車、織布機、紡紗機,為了衣服美觀、花樣豐富,又創造出印染技術。
人們不斷改善居住條件,從岩洞、草房、窯洞到高樓大廈。
人類從赤腳行走,經穿草鞋,到穿上高級皮鞋。
並非隻有“前無古人”的發明創造才是創新,對原有產品或服務稍稍改進以收到不錯的經濟效益,也是一種創新。
某毛巾廠有心改造產品,想來想去,除了質地、顏色、圖案這些老話題之外,實在不知該往哪裏想。有人提議,應該讓呆板的毛巾生動活潑起來,使消費者覺得既實用又有趣,才能壓倒他人,拔高自己,取得主動權。主意是不錯,可辦法在哪裏?
帶著這一目標,他們找到一種特殊染料,生產出變色毛巾。這種毛巾圖案奇特:毛巾幹燥時的圖案是豬八戒背媳婦,泡水後的圖案則為豬八戒背孫悟空;幹燥時的圖案為賈寶玉娶薛寶釵,泡水後的圖案變為賈寶玉牽手林黛玉;幹燥時的毛巾是小學生刻苦攻讀的形象,水濕後的圖案變成戴上博士帽的大小夥子……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這種毛巾上市後,果然一枝獨秀,壓倒各路商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