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首次環球航行的重大意義(3 / 3)

2005年是鄭和首下西洋600周年,我又預測到屆時史學界、社會科學界必將舉行大規模的隆重紀念和研討。我想我既已搞了世界曆史上的大航海大發現,何不也研究一下中國曆史上的大航海呢;我既已攻下了中國古代史專業魏晉南北朝方向的史學博士,何不再研究一下同為中國古代史的明史呢。於是,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我又分出一部分精力搞該選題,以後陸續發表了若幹篇論文,也有一定的影響。這樣算是又趕上了浪潮。在此期間,我又在《海洋世界》2005年第7期、2006年第7期發表了鄭和下西洋方麵的文章。可能我的專著和有關論文引起了《海洋世界》向思源女士的關注和喜愛。她於2006年上半年代表編輯部向我約稿,希望我在《地理大發現研究》一書的基礎上,寫十二篇著重講述15世紀末16世紀初有關世界大航海大發現的文章,作為“航海史話”專欄在2007年的《海洋世界》連載,並初步擬定了題目。因史學有內在的規律和慣性,實際上我寫了十三篇。有的篇章因內容豐富篇幅較長,刊出時分為上下兩期連載;故這套稿子約1/3的部分未刊。對已刊出的篇章,思源女士及朱瑾女士做了精心的編輯加工,給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她們選編配上了若幹幅精美深邃貼切的圖片,使文章圖文並茂,類似中國古代的繡像小說故事,與文章一起均起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之後,我便想有機會應將這套稿子結集出版。於是,我在2009年以此申報了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規劃項目。在四川大學社科處曆屆處長潘顯一、徐開來、曹萍諸教授的支持下,在四川大學社科處龍慧拓、文萍、查慶諸科長的協助下,在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和四川省社科聯有關領導的關心和科普部有關老師的協助下,在有關評審專家的理解下,《世界大航海史話15-16世紀》獲得科普項目的立項和資助。鑒於思源女士曾建議希望有機會與海洋出版社合作出書,我就首先想到了思源女士,經思源女士穿針引線,我與海洋出版社的姚海科先生達成了共識。姚海科先生為本書選編配上了若幹幅精致恰當的圖片,給本書添彩不少。在本書的寫作出版過程中,四川大學圖書館部主任、副研究館員梁金萍在計算機、網絡方麵幫了我不少忙。

在本書出版之際,謹借此機會向關心支持過這本小書的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幫助過我的人們、向喜歡這本小書的讀者致以衷心感謝!

關於我今後在這個領域的打算,我在《自評與雜談》一文和2010年10月給弟子們開的講座“治學經驗漫談”中提到,我想將來有時間、有機會把皮加費塔的《麥哲倫環球航行日記》(A。Pigafetta:Magellan's Voyage around the World)譯成中文出版,再出一本《地理大發現研究論稿》(個人專題論文集)。這樣就形成比較完整的書係了(專著、譯著、論文集、科普讀物)。至於我的願望將來能不能實現,何時實現,就隻有留待時日來驗證了。

張箭

2010年11月於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

(編著者張箭,1955年生於成都市。現為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曆史學博士/博士後,博士生/博士後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