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 / 3)

之卷舒,禽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不窮,聖人之道則然。

四符(符者,精神魂魄也。)水可析可合,精無人也;火因膏因薪神,無我也。故耳蔽前後皆可聞,無人,智崇無人,一奇無人,冬凋秋物無人,黑不可變,無人,北壽無人,皆精。舌即齒,牙成言,無我,禮卑無我,二偶無我,夏因春物,無我,赤可變,無我,南天無我,皆神。以精無人,故米去殼則精存,以神無我,故鬼憑物則神見。全精者忘是非,忘得失,在此者非彼,抱神者時晦明時強弱,在彼者非此。

精神,水火也。五行互生滅之,其來無首,其往無尾,則吾之精一滴無存亡爾,吾之神一無起滅爾,惟無我無人,無首無尾,所以與天地冥。

精者水,魄者金,神者火,魂者木。精主水,魄主金,金生水,故精者魄藏之。神主火,魂主木,木生火,故神者魂藏之。惟水之為物,能藏金而息之,能滋木而榮之,所以析魂魄。惟火之為物,能金而銷之,能燔木而燒之,所以冥魂魄。惟精,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為精。神,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神。魄,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魄。魂,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魂。惟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譬如萬水可合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譬如萬火可合為一火。以我之魄,合天地萬物之魄,譬如金之為物,可合異金而之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萬物之魂,譬如木之為物,可接異木而生之為一木。則天地萬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何者死,何者生?

五行之運,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行回環不已,所以我之偽心流轉造化,幾億萬歲,未有窮極,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幾萬株,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幾萬禽,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惟其來於我者,皆攝之以一息,則變物為我,無物非我,所謂五行者,孰能變之?

眾人以魄攝魂者,金有餘則木不足也;聖人以魂運魄者,木有餘則金不足也。蓋魄之藏魂俱之,魂之遊魄因之。魂晝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見,舍肝能夢。見者魂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天地者,魂狃習也。夢者魄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彼我者,魄狃習也。火生土,故神生意;土生金,故意生魄。神之所動,不名神,名意;意之所動,不名意,名魄。惟聖人知我無我,知物無物,皆因思慮計之而有。是以萬物之來,我皆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矣。蓋無火則無土,無意則無魄矣。蓋無土則無金。一者不存,五者皆廢。既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魂,斯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魄。凡造化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有皆吾魄,則無有一物可役我者。

鬼雲為魂,鬼白為魄,於文則然。鬼者,人死所變。

雲者風,風者木;白者氣,氣者金。風散故輕清,輕清者上天。金堅故重濁,重濁者入地。輕清者,魄從魂升;重濁者,魂從魄降。有以仁升者,為木星佐,有以義升者,為金星佐,有以禮升者,為火星佐,有以智升者,為水星佐,有以信升者,為土星佐。有以不仁沉者,木賊之,不義沉者,金賊之,不禮沉者,火賊之,不智沉者,水賊之,不信沉者,土賊之。魂魄半之,則在人間,升魂為貴,降魄為賤,靈魂為賢,厲魄為愚,輕魂為明,重魄為暗,揚魂為羽,鈍魄為毛,明魂為神,幽魄為鬼。其形其居,其識其好,皆以五行契之。惟五行之數,參差不一,所以萬物之多,盈天地間,猶未已也。以五事歸五行,以五行作五蟲,可勝言哉。譬猶兆龜數蓍,至誠自契,五行應之。誠苟不至,兆之數之,無一應者。聖人假物以遊世,五行不得不對。

五者具有魂。魂者識,目者精,色者神。見之者為魂,耳目口鼻心之類在此生者。愛為精,為彼生父本,觀為神,為彼生母本。愛觀雖異,皆同識生,彼生生本在彼生者。一為父,故受氣於父,氣為水。二為母,故受血於母,血為火。有父有母,彼生生矣。惟其愛之無識,如鎖之交,觀之無識,如燈之照。吾識不萌,吾生何有。

如桴扣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聲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餘聲尚在,終亦不存而已矣。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聲如我之神。其餘聲者,猶之魂魄,知夫倏往倏來,則五行之氣,我何有焉。

夫果之有核,必待水火土三者具矣,然後相生不窮。三者不具,如大旱大潦大塊,皆不足以生物。夫精水神火意土,三者本不交,惟人以根合之,故能於其中橫見有事。猶如術祝者,能於至無中見多有事。

魂者木也,木根於冬水而華於夏火。故人之魂藏於夜精,而見於晝神。合乎精,故所見我獨,蓋精未嚐有人。合乎神,故所見人同,蓋神未嚐有我。

知夫此身,如夢中身,隨情所見者,可以飛神作我而遊太清。知夫此物,如夢中物,隨情所見者,可以凝精作物而駕八荒。是道也,能見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吸氣以養精,如金生水,吸風以養神,如木生火,所以假外以延精神。漱水以養精,精之所以不窮,摩火以養神,神之所以不窮,所以假內以延精神。若夫忘精神而超生者,吾嚐言之矣。

人勤於禮者,神不外馳,可以集神;人勤於智者,精不外移,可以攝精。仁則陽而明,可以輕魂;義則陰而冥,可以禦魄。

蜣螂轉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Й白者存丸中,俄去殼而蟬。彼蜣不思,彼Й奚白?

庖人羹蟹,遺一足幾上,蟹已羹,而遺足尚動。是生死者,一氣聚散爾。不生不死,而人橫計曰生死。

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臥者,有死病者,有死藥者。等死,無甲乙之殊。若知道之士,不見生,故不見死。

人之厭生死超生死者,皆是大患也。譬如化人,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計生死者,或曰死己有,或曰死己無,或曰死己亦有亦無,或曰死己不有不無。或曰當喜者,或曰當懼者,或曰當任者,或曰當超者。愈變識情,馳騖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如馬之手,如牛之翼,本無有,複無無。譬如水火雖犯水火,不能燒之,不能溺之。

五鑒(鑒者,心也。)心蔽吉凶者,靈鬼攝之,心蔽男女者,淫鬼攝之;心蔽幽憂者,沈鬼攝之;心蔽放逸者,狂鬼攝之;心蔽盟詛者,奇鬼攝之;心蔽藥餌者,物鬼攝之。如是之鬼,或以陰為身,或以幽為身,或以風為身,或以氣為身,或以土偶為身,或以彩畫為身,或以老畜為身,或以敗器為身。彼以其精,此以其精,兩精相搏,則神應之。為鬼所攝者,或解奇事,或解異事,或解瑞事,其人傲然。不曰鬼於躬,惟曰道於躬,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繩,或死井。惟聖人能神神而不神於神,役萬物而執其機,可以會之,可以散之,可以禦之,日應萬物,其心寂然。

無一心,五識並馳,心不可一;無虛心,五行皆具,心不可虛;無靜心,萬化密移,心不可靜。借能一,則二偶之;借能虛,則實滿之;借能靜,則動搖之。惟聖人能斂萬有於一息,無有一物可役我之明徹;散一息於萬有,無有一物可間吾之雲為。

火千年俄可滅,識千年俄可去。

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運者車也,所以運之者是牛非車;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故其來無從,其往無在。其來無從,其往無在,故能與天地本原,不古不今。

知心無物,則知物無物,知物無物,則知道無物,知道無物,故不遵卓絕之行,不驚微妙之言。

物我交,心生;兩木摩,火生。不可謂之在我,不可謂之在彼,不可謂之非我,不可謂之非彼,執而彼我之則愚。

無恃爾所謂利害是非,爾所謂利害是非者,果得利害是非之乎?聖人方且不識不知,而況於爾。

夜之所夢,或長於夜。心無時生於齊者,心之所見皆齊國也,既而之宋之楚之晉之梁,心之所存各異心無方。

善弓者師弓不師羿,善舟者師舟不師,善心者師心不師聖。

是非好鬼,成敗盈虛,造物者運矣,皆因私識執之而有,於是以無遣之猶存,以非有非無遣之猶存,無曰莫莫爾無曰渾渾爾猶存。譬猶昔遊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善去識者,變識為智。變識為智之說,汝知之乎?曰:想如思鬼,心栗思盜,心怖曰識。如認黍為稷,認玉為石者,浮遊罔象,無所底止。譬睹奇物,生奇物想,生奇物識。此想此識,根不在我。譬如今日,今日而已,至於來日想識殊未可卜,及至來日,紛紛想識,皆緣有生,曰想曰識。

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萬物亦然。知此說者,外不見物,內不見情。

物生於土,終變於土,事生於意,終變於意。知夫惟意,則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惡之。意有變,心無變,意有覺,心無覺。惟一我心,則意者,塵往來爾,事者,起滅爾。吾心有大常者存。曰:情生於心,心生於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來幹我者,如石火頃,以性受之,則心不生物浮浮然。

賢愚真偽,有識者,有不識者。彼雖有賢愚,彼雖有真偽,而謂之賢愚真偽者,係我之識。知夫皆識所成,故雖真者,亦偽之。

心感物,不生心生情,物交心,不生物生識。物尚非真;何況於識;識尚非真,何況於情。而彼妄人,於至無中,執以為有;於至變中,執以為常。一情認之,積為萬情;萬情認之,積為萬物。物來無窮,我心有際,故我之良心受製於情,我之本情受製於物。可使之去,可使之來,而彼去來,初不在我。造化役之,固無休息。殊不知天地雖大,能役有形,而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氣,而不能役無氣。心之所之,則氣從之,氣之所之,則形應之。猶如太虛,於至無中,變成一氣,於一氣中,變成萬物,而彼一氣,不名太虛。我之一心,能變為氣,能變為形,而我之心無氣無形。知夫我之一心無氣無形,則天地陰陽不能役之。

人之平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結而使之然。人之病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心有所歉而使之然。苟知吾心能於無中示有,則知吾心能於有中示無,但不信之,自然不神。或曰厥識既昏,孰能不信。我應之曰:如捕蛇師,心不怖蛇,彼雖夢蛇,而不怖畏。故黃帝曰:"道無鬼神,獨往獨來。"

我之思慮日變,有使之者,非我也,命也。苟知惟命,外不見我,內不見心。

譬如兩目,能見天地萬物,暫時回光,一時不見。

目視雕琢者明愈傷,耳聞交響者聰愈傷,心思元妙者心愈傷。

勿以我心揆彼,當以彼心揆彼。知此說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貫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

天下之理,小不製而至於大,大不製而至於不可製,故能製一情者,可以成德,能忘一情者,可以契道。

六匕(匕者,食也。食者,形也。)世之人,以我思異彼思彼思異我思分人我者,殊不知夢中人亦我思異彼思。彼思異我思,孰為我,孰為人。世之人,以我痛異彼痛彼痛異我痛分人我者,殊不知夢中人亦我痛異彼痛,彼痛異我痛,孰為我,孰為人。爪不痛,手足不思,亦我也,豈可以思痛異之。世之人,以獨見者為夢,同見者為覺,殊不知精之所結,亦有一人獨見於晝者,神之所合,亦有兩人同夢於夜者。二者皆我精神,孰為夢,孰為覺。世之人以暫見者為夢,久見者為覺,殊不知暫之所見者,陰陽之氣,久之所見者,亦陰陽之氣。二者皆我陰陽,孰為夢,孰為覺。

好仁者多夢鬆柏桃李,好義者多夢兵刀金鐵,好禮者多夢簋籩豆,好智者多夢江湖川澤,好信者多夢山嶽原野。役於五行,未有不然者,然夢中或聞某事,或思某事,夢亦隨變,五行不可拘。聖人禦物以心,攝心以性,則心同造化,五行亦不可拘。

汝見蛇首人身者,牛臂魚鱗者,鬼形禽翼者,汝勿怪,此怪不及夢,夢怪不及覺,有耳有目有手有臂,怪尤矣。大言不能言,大智不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