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長阪坡的千軍一將,常山趙子龍(1 / 2)

他生於亂世,卻沒有成為曹操那樣的梟雄。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卻又非呂布類為美人傾江山之徒。他從常山真定來,與河東一人,逐郡一人,並稱關張趙。他姓趙名雲,字子龍。

花甲三國,六十年的一段曆史。論時間,六十年。三十一世,不過隻有兩世。論朝代,漢唐宋元明清,它不過包括了夾在漢唐之間許多短命王朝中的三個。拉開中國曆史地圖冊,這三個字以隸書的形式重重印在上麵又是那麼惹眼。魏蜀吳,一鼎三足,撐起了這不凡的六十年。

常山趙子龍,是那張地圖上的一個標簽。如果說劉備歸屬公孫攢有什麼幸事的話,那應該就是讓他遇到了這個叫趙子龍的人。這個後來名字在他所封的五虎上將名單上的人,這個兩度將他唯一的兒子從別人手裏奪回的人。誰能說這不是曆史的契機,誰能說曆史沒有偶然。

任何涉及趙雲的史料,都不能避開那斷曆史。所有關於趙子龍的資料,也都不會錯過這一曆史事件。因為不該遺漏,絕不能忘記。它陳述的不僅僅是一段曆史,更彰顯了趙子龍凜凜的大丈夫風範。

當陽長阪。時隔一千八百年,今天的當陽市西南郊沐浴世紀新風。居住在那裏的居民從一千八百年前開始不停地變換,一代一代,一世一世。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在走在那片土地上時會偶然想到:“曾經,在這裏曹操的大軍壓境。在這裏,千軍有一將。舉目四望,千軍萬馬,曹軍帥旗。李賀曾經有這樣一句詩,“黑雲壓城城欲摧”。黑雲湧動,一騎劍指蒼穹。孔子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趙雲既是將帥,也是丈夫。

曹操居上俯下看著,當年煮酒論英雄的時,他指著自己與劉備笑而不言。英雄識英雄,英雄惜英雄。如果撤去梟雄的褒貶意義不談,曹操確實是個英雄。興衰隻在於朝代,不在於曆史。

劉備的一個將,懷裏抱著劉備“飄零半世僅有的一點骨血”,身後還護著阿鬥的母親甘夫人。曹操曾經說過一句十分有名的話,“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他知道那個嬰兒是劉備的兒子,如果按照曹操的那句話推測,當年的當陽長阪,走不了活的趙雲。但是曹操下令:活捉趙雲。我常常在這裏很感慨,那些曹兵放出的冷箭編織而成的是什麼。不是趙雲命不該絕,而是他是常山趙子龍。

“亂世出英雄”。縱觀中國曆史長河,亂世不少,卻並非每個亂世都能有英雄為人所知。三國可以劃分為亂世,事實上,它這短短的時間裏也確實出了英雄。又是幾個,是一群。

當年當日的當陽長阪,一個還不是將軍的將軍,孤軍入陣。風雲為之變幻,天地為之嘉獎。那種臨陣的威武,不屈於曹軍眾將。那種出神的技藝,勇冠於三軍。不怒自威,不戰而屈人之兵。入千萬曹軍如入無人之境,唯有常山趙子龍。

曹操觀戰的感慨隻能想象而難於言傳。今日,走在當陽這片土地的人應該努力去感受那種跨越千年而來的英雄之氣。有三個曆史名人曾經在那裏出現。除了趙雲,曹操,還有就是“關張趙”中的那位“張”。

趙雲過橋,張飛提著他的丈八點長矛立在橋頭。這可以算是張飛的一個經典曆史鏡頭。《三國誌》中到這裏有一句話記述:“飛據水斷橋,嗔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如果前麵說立在橋頭是一個經典曆史鏡頭,那麼這一聲就是曆史經典一吼。一個人拿一支長矛站在一個橋頭,百萬雄師不敢過。除了燕人張飛,沒有第二個。為什麼說有些人不怒自威,因為他往那裏一站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離我們如此遠的人物現在進了千家萬戶的門。有時候想想不禁佩服第一個將張飛的畫像作為門神貼在門上的人。百萬曹軍都在止步,更何況小鬼?

公元211年,這是我們現在的紀年。當時為建安十六年。這一年曹操七十五歲,那場由曆史上最負盛名的東風推動的最負盛名的戰役—赤壁之戰已經過去了兩年。而那位在赤壁之戰中名留青史的周郎,也已離世一年,別世而去時隻有三十六歲。我們可以推測兩年前的秋冬時節,即公元208年的秋冬時節,孫劉聯軍的營帳中,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因此有過交彙。周瑜和諸葛亮的會晤,真實情況已不可究。確定的是,當時兩人都是風華正茂。周瑜33歲,諸葛亮隻有27歲。周瑜和趙雲也肯定是見過麵的,我們如今隻能是對當時的英傑會晤而心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