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幾點認識(1 / 2)

封麵文章

作者:劉沛兵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大會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為進一步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必將掀起我國文化建設的新高潮。下麵就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談幾點認識。

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要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內涵。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四個方麵的內容,層次清楚、定位明確、結構嚴謹,鮮明地回答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用什麼樣的旗幟團結帶領全體人民開拓前進、中華民族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問題,是我們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結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際,對解決社會主義思想價值觀念等問題的新創造,是從思想文化方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麵臨的現實問題做出的科學解釋,是新的曆史條件下促進和形成社會共識的精神航標。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要加大研究和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使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產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密切關注社會思潮的運動進程,把握趨勢、正麵引導、重在建設,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製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努力在多樣中謀共識,團結不同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們共同前進。

二、激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動力與活力

堅持用改革精神推動文化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激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動力與活力。

要加快文化體製機製改革,解決和破除製約文化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當前,文化體製機製改革不到位,使得經營性和公益性文化單位都不能很好發揮作用。例如,我區很多文藝院團承擔著服務群眾、傳承民族文化等職責,由於一直以來經營性單位和公益性單位不分,很多文化單位經費不足、待遇不高、活力不強,使很多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外流較多,也使很多單位職能發揮不夠,影響了文化事業的發展與創新。現在,我區應抓住中央深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的機遇,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和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改革。對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要積極予以政策扶持,推動其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同時,還要抓住文化產業興起的機遇,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培育市場主體,發展起一批文化骨幹企業。對公益性事業單位,要深化內部機製改革,增強活力,提高效率,發揮好公共服務的職能,政府也要加強對公益性事業單位的保障和支持。

要不斷推出新的精品力作,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新特點新期待。人民群眾是文化產品的創造者和享有者,要堅持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的方針,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創新作品。要注重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加強創新。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作具有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文化作品,使文化作品充分反映人民主體地位、現實生活和優秀民族文化,能站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要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改造傳統文化的表現力,實現表現手法、表現形式多樣化。要積極運用電子出版、數字影視、網絡傳輸等技術,發展新型文化業態。要創新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民族文化資源挖掘力度,創作生產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鮮明的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