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的富裕,電視、電腦等家用電器走進了千家萬戶,電視也成為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看電視是不務正業,實際上電視是孩子麵向社會學習的一個窗口,通過它孩子可以了解社會上很多新奇的事物。它可以開闊你的眼界,可以使你得到休息和藝術享受,可以使你跟上時代的腳步。隻要家長適當限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每天不要超過一小時),注意節目的選擇,電視對孩子就不會有多大害處。
但青少年如果不加節製、長時間地看電視,會使大腦皮層興奮性逐漸降低,腦電圖發生變化。另外,青少年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電視中的某些輿論導向會使青少年的價值觀形成發生偏差,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因此,青少年如果看電視不加節製,那麼就會引起以下問題:
第一是,影響學習。這樣的孩子會把學習之餘的所有時間用於看電視,甚至為了某一電視節目而耽誤學習。長此以往,還可能會引發孩子為沒完成作業找理由、說謊等不良習慣。
第二是,因為電視中的某些節目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如言情片和暴力片會引起孩子模仿的欲望,孩子易受這種不良因素的影響。
第三是,電視對人體有一定的輻射,容易導致孩子視力下降,為身體健康帶來隱患。過高的電磁輻射汙染會對視覺係統造成影響,引起眼睛幹澀、疲勞、重影、視力模糊甚至頭頸疼痛。有人曾做過實驗,連續看4~5小時電視,視力會暫時減退30%,過一段時間後才能恢複。如果連續長時間看電視,視力得不到恢複,便形成長期性的視力減退。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戴上眼鏡的原因。
第四是,長期迷戀看電視,久而久之,就會對電視節目以外的事逐漸失去興趣,好像離了電視節目就難度時日,有的專家把這叫做“電視孤獨症”,發展到這一步就十分嚴重了。
最後是,青少年經常看電視,其注意集中能力會下降。電視節目講究“畫麵衝擊力”,所謂“畫麵衝擊力”指的是用不同凡響的畫麵刺激你的神經,一下子抓住眼球。青少年迷戀電視已經習慣了被動地讓別人來“抓”他們的注意力,而不是主動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去閱讀和觀察。
電視既有娛樂性也有教育性,孩子如果不是過度地看電視,對學習沒有影響。因此,家長不應簡單地處理孩子看電視的問題,禁止孩子看電視。那麼,家長應該怎樣把握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質量呢?
1)選擇節目,控製開機時間
家長要對孩子看的電視節目進行選擇,設法引導孩子常看一些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較強的節目。這樣既有利於開闊視野,又有利於思想品德教育。另外要控製開機時間,規定一天內的某個時間段才能看電視。
2)豐富家庭生活
青少年由於生理和心理的特點,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家長應抽時間多和孩子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如全家做遊戲,晚飯後出去散散步,觀賞一下大自然的景色,或者全家在晚飯後朗誦一些詩歌,讀一些有趣的文學作品,開一個小小的聯歡會,等等。盡量豐富業餘生活,這樣就可避免因晚上生活過於單調而在電視機前消磨。
3)父母和孩子一起選擇電視節目,一起看電視
這樣做不僅能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而且還能避免一些電視節目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在與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大家應該經常討論。這時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父母自己要做好表率,才能對孩子有說服力
父母自己先要做到合理安排看電視的時間,盡量不要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打開電視機。如果和孩子不在同一屋內,也應盡量調低音量,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畢竟青少年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好。
5.這孩子總打架
——糾正暴力傾向
兒子上初中後,軍軍媽為自己榮升“中學生的家長”很是美了一陣子,可開學後的第一次家長會,就讓她從感覺良好的雲端上掉了下來。老師告訴她,雖然軍軍在課堂上的反應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都比較快,但開學以來,他已經和同學打了3次架。“這個孩子有點暴力傾向,你們家長可要好好管教他。”老師的話讓軍軍媽很沒麵子,回到家後她把軍軍狠狠地揍了一頓,勒令他以後再也不許打架,還罰他連續兩個周末不能出門玩。軍軍挨打後變得老實很多,可不到半個月,媽媽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軍軍在學校裏又打架了。
青少年的暴力傾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在他們的暴力行為裏,可以看到對別人生命的漠視。是什麼原因使原本純潔的少年蒙上暴力的陰影,從而變得冷血、殘酷呢?
人類醜惡的一麵本不該在孩子中上演,但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蔓延到了青少年中間。研究表明,我國存在暴力傾向的青少年正呈現低齡化趨勢,一些孩子隻有十幾歲就表現出了暴力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