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EAP的發源地,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應用EAP最為廣泛和深入的國家。此外,一些發達國家的EAP發展也已經很成熟,比如日本、澳大利亞。在我國,港台地區的EAP比大陸發展得更成熟,大陸地區的EAP還處於初級階段,沒有形成自己的行業標準,專業人才也有待培養。
EAP在國外的發展現狀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EAP在美國的服務範圍非常廣泛,從早期的主要解決員工酗酒、吸毒、濫用藥物帶來的心理障礙,發展到現在可以全方位解決員工的心理問題。美國人對心理問題十分重視,樂於接受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谘詢,這為EAP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現在,EAP在美國已經十分普及,據統計,美國1/4以上的企業為員工提供常年的EAP服務,並且還在增加。除了企業,美國的政府部門和軍隊也廣泛運用EAP。美國有很多EAP的專業培訓機構,很多大學都有EAP專業,有許多EAP專業人士。這項工作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們認為EAP的發展運用不僅有利於企業的效益,也促進了社會穩定。
日本在50年代時引入了EAP,這為戰後日本企業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心理支持。當時,日本培養了一支經過專業訓練的產業心理谘詢師隊伍,專為員工提供心理支持,其服務領域涵蓋了工商企業、警察、金融、政府部門、學校、醫院等各個行業。難能可貴的是,日本的產業心理谘詢業是在引進美國EAP的基礎上,在日本本土化發展起來的適合日本國情的EAP服務。2001年以後,日本企業麵臨著更為激勵的競爭,員工工作壓力增加,影響到了其心理健康,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這使得EAP在日本的運用得到了大範圍的推廣。這一時期,日本企業創造了愛撫管理模式,來運用EAP服務,很多企業在辦公室設立放鬆室、發泄室,來幫助員工緩解情緒,或指定研修計劃幫助員工緩解壓力,增進身心健康。
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EAP也都有長足發展和廣泛應用。到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財富500強中,有90%以上的企業建立了EAP項目。1996年,英國大約有600家EAP公司,為80萬名員工提供過EAP服務。據統計,現在英國全部員工中有近10%得到了EAP服務。
截至2002年9月,國際EAP協會已經有6200多名會員和103個分會,大部分分會都在美國境內,還有一些在英國、澳大利亞、智利和其他國家。
EAP在港台地區的發展現狀
港台EAP最早都是在民間的非營利性機構中現的,它不以營利為目的,強調提供無償服務。在這些民間非營利機構的推動下,EAP開始在港台地區發展起來。在台灣,最早從事勞工輔導工作(即EAP)的是天主教會的“天主教職工青年會”,它主要通過講座、演講和聯誼等方式,促進青少年的人格發育,引發社會對青少年的關愛。台灣企業中最早實施EAP的是台灣鬆下電器公司,它於1972年成立了大姊姊組織(Big Sister,BS),致力於協助新員工適應工作環境,架起新員工與主管之間的溝通橋梁。此後,許多企業也陸續在公司內部開展類似的員工服務,甚至聘請專業人員來幫助員工。
台灣的EAP組織架構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在管理部門設立專門單位或由專人負責;二是設立EAP服務中心,由各部門主管共同參與,再由專業人員專辦、非專業人員專辦或兼辦;三是EAP服務業務分屬人事部、公關處、福利會和工會等,再由專業人員專辦、非專業人員專辦或兼辦。這三種模式各有利弊。未來EAP將會朝向“專業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服務模式會從“被動等待”轉變為“主動出擊”,並提供“多樣化”和“套餐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