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越明確的人,付出的越少,而磨難和挫折都會變成了生活的滋味。化解了痛苦,目標總是越來越近,直到最終實現理想。有信仰的人的種種做法都是對的,人們總是樂於肯定他們的行為,他們有著非常有利的價值標準和道德標準,而沒有理想的人的做法總是錯的,因為人們總是習慣否定他們,他們也總是找不到申辯的理由。越是目標遠大的人,他的行為就越難找到參考標準,他就越自由,成功的機會就越多。
〔成功的基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既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惡魔。在人的性靈後麵還有著深邃複雜的元素,隻有經常對自己進行分析,這樣才可以找出自己的缺點、弱點和錯誤,並逐漸減少它、克服它。同時也在自我分析中發揚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獲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也可以說“這本書創造了我”
哲學家蒙田在其1580年出版的《隨筆集》中說過:“在我複製自己的仿本時,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尋找正確的比例,藉以感覺和衡量自己。因此,範本本身也要明確了。它得到了某種方式的完善。我一麵給別人畫我的肖像,一麵在我的想像中畫我的肖像,而且用色比原先更準確。如果說創造了這本書,那麼也可以說這本書創造了我。”很明顯,蒙田所謂“一而再、再而三地尋找的肖像”都是指他在寫書中不斷積極地進行自我分析,而且在自我分析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因而在書中及實際中鑄造了一個新我。
人的智力潛能雖然是巨大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不可能做到每種智力素質都均衡地全麵開發……而是著重選擇發展其某一個或幾個方麵的特長和優勢,進行重點開發。而隻有認真進行自我分析,才能選擇確定自己智力素質發展的重點。達爾文在自我分析時曾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隻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且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在中人之上。”試想,如果達爾文對自己的覺察能力和觀察能力沒有認識,而偏要選擇需要很強的理解力的哲學專業,或需要過人的機智的軍事領域,那達爾文也就不是達爾文了。
誰要偉大,誰要不朽,誰就要經常認真地進行自我分析。偉大文學家托爾斯泰就經常分析自己,因之寫出了不朽的巨著。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寫道,由於經常的自我觀察的鍛練,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過程和心境,從而使托爾斯泰得以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逼真地反映各種人的心理。
讓我們高舉理智之燈沿著心理的隧道來燭照它的光明。人要前進,向著幽深的自我前進,隻有分析自己,認識自我,才能實現自我。
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
自我觀察,就是人對自己的行動、行為、活動以及自己的體驗進行觀察。而記日記則是進行觀察的好方法。
列夫·托爾斯泰在其小說《複活》中,借主人翁聶赫留朵夫的口說,寫日記並不是什麼孩子氣的事,而是跟自己的我,跟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的、真正的、神聖的我談話。“日記中的”我“的確是一位最忠實、最理想、最坦白的觀察家了。它猶如心靈中的一麵鏡子,給現實生活中的”我提供最好的借鑒。托爾斯泰、捷爾任斯基、烏申斯基等人的日記都指出了自我觀察在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記日記有助於弄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蘇聯女畫家奧斯特羅鳥莫娃——列別傑娃在《自傳筆記》中寫道:“我發現,當我處在憂鬱、絕望、苦悶的狀況時,我就總是想在日記中記點什麼……苦思一番自己。”她進一步寫道:“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想使自己更加苦惱,還是因為一種本能的感覺或意識,覺得當一個人開始分析自己的感情、情緒和行為時,就會變得更加冷靜和安靜,似乎一切最痛苦和尖銳的東西都埋進了我的本子,跳到了紙上並留在那裏了……”人離不開自己生活的環境,而環境的變化又影響著人的思想和情緒,遇到高興與的事,便興奮不已;遇到煩惱的事,便茶飯不思,那就真成“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了。
這時候,關鍵是要冷靜下來,如果過分興奮了則要“降溫”;如果陷入愁苦的困境則要超脫……記日記就能發揮這種功能。無數成功者的日記說明,堅持記日記有助於弄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助於不斷深化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記日記有助於自省、自查。本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楊杏佛先生說過:“日記雖小課,然作時多在清夜,追省一日所為,無異衡其功過防患未然,懸崖勒馬皆在此時。若日日無間斷,雖無意自省已盡自省之功矣。”在記日記時,“一日之所為”、“一日之功過”均要在腦子裏過過電影,憂其是那些不易被人察覺的事情,通過“慢鏡頭”的自省和自查就能早知早覺。堅持記日記的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可能有一時的停滯,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一般來說,他們能很快“刹車”,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因為自省、自查的結果帶來的會是自勵,而自勵則更能激勵人進行積極的自查。
記日記還有助於自我分析。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季米特洛夫說過:“青年,誰在睡下時不想想一天中學會了什麼東西,他就不會前進……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工作中做了些什麼:是正號還是負號。假如是正號——很好;假如是負號,那麼就采取措施。”記日記則是考慮一天中做了些什麼的最好的形式。夜深人靜之際,打開日記本,握筆凝神,條理一下思想,看一下一天進步在哪裏?如果出了問題,想一下問題出在哪裏?是方向,是方法,是情緒……如果持之以恒,你定會在這一看、一想、一問中不斷正確地認識自己,不斷取得進步……
一般來說,自我觀察分為直接的自我觀察和回溯自我觀察(即觀察自己在過去某個時候的作為如何,有什麼感受)兩種類型。記日記屬於直接的自我觀察,寫自傳和回憶錄則屬於回溯自我觀察。必須注意的是,自我觀察不應當成為毫無結果的消極的自我觀察和自我欣賞,而應當是個性自我意識和自我完善過程的發展。蒙田的《隨筆集》也可以說是一種回溯性的自我觀察。
問題式自我分析法
問題式自我分析法,就是通過回答問題,弄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回答問題時,一是注意實事求是,要小心謹慎地研究回答這些問題;二是重複做,連續做幾個月;三是如果對某些問題的答案不能確定,那就從那些不會存心奉承你的人的意見中分析自己。
1.在人生中,我的使命是什麼?
2.我具備什麼樣的才能?我是否盡了最大的能力,貢獻了自己所擁有的最大才能?
3.最合適我的工作是什麼?我現在的工作合適嗎?合適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的?
4.我在做哪些有價值的工作,在做那些沒有價值的工作?
5.我曾經因為懶散與拖拉的作風減弱了我的工作效率嗎?如果是的話應該如何改進?
6.我是否持之以恒地完成了我的計劃?
7.我曾經采取過什麼措施來改進、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8.我曾經因為缺乏專心致誌精神而浪費了許多精力嗎?
9.我是否總是把時間精力花費在一些無謂、徒勞的事情上?
10.我是否很好地執行了自己製定的時間安排計劃?我堅持執行這些計劃,並養成習慣了嗎?
11.我應該如何安排我的時間和改變我的不良習慣,以不斷提高辦事效益?
12.我曾經努力地改善過自己不完善的人格嗎?如果有所改善,是采取了什麼措施?
13.我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愉快?如果不是的話,那是誰的錯?
14.我的心胸是否開闊到能容納不同意見?
15.我是否曾經不公平地對待了別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以什麼方式?
16.我是否能有所注意地在日常生活經驗或教訓中,選擇有助於自己上進的因素?
17.能否找出目前存在的三個致命的弱點?並采取什麼措施去糾正它?
18.我花最多的時間去思考的是什麼?是考慮成功還是憂心失敗?還是得過且過?
19.我對失敗和過錯,是小心分析,以便眾中獲益,還是抱著一種歸咎他人的態度?
20.我目前成敗因素的比例如何?我對成功的信心是不斷增強,還是逐漸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