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天生的成功者(3 / 3)

自我分析如果是在年底進行,還可以增加這樣兩個題:

1.我完成了自己今年製定的目標了嗎?這一年自己取得的最大成績是什麼?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2.我為明年確定了奮鬥目標了嗎?如果有,我將以什麼計劃來完成它?

對於以上問題,如果在一定時期內試著分析兩、三次,那麼既能了解自己的進步,也能觀察到自己的停滯和倒退。

尺度式自我分析法

尺度式自我分析,就是把答案做為一根軸上兩個極端,中間格以3、4、5……的若幹條。

例如,線段的一端是充實,另一端是空虛,這條線段上的若幹刻度就表示從最充實到最空虛的若幹水平。然後讓被試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說明自己應在哪一個刻度上。尺度式自我分析有量化的特點,因此,能對自己的優缺點有一個精確的分析,而且在檢查自己進步還是退步時清楚明了。日本依田新主編的《青年心理學》中,介紹的SD自我分析法,就是尺度式的一種。依田新把自我分析的問題分為三大類,每類十個問題:

第一類是“自己所屬的組織學校、班級”,包括(1)溫暖——冷酷(2)拘束——自由;(3)薔薇色——灰色;(4)可憐——自豪;(5)活潑——不活潑;(6)不親密——親密;(7)統一——

分散;(8)充實——空虛;(9)專製——民主;(10)男性——女性。

第二類是“自己”(我),包括:(11)安定——不安定;(12)沉著——不沉著;(13)安祥——

激烈;(14)健康——患病;(15)有力——無力;(16)安靜——吵鬧;(17)健壯——衰弱;(18)相信——懷疑;(19)調合——不調和;(20)悲觀——樂觀。

第三類是“我的人生”,包括:(21)明朗——陰暗;(22)痛苦——快樂;(23)歡喜——悲傷……(24)空虛——充實;(25)熱情——冷淡;(26)向前——向後;(27)有希望——無希望;(28)不滿足——滿足;(29)充分成長——中途受挫;(30)見老——不見老。每個方麵又分為a……b、c、d、e、f、g七個方麵,a代表非常合適,b代表大體合適,c代表哪方麵都可以,d代表不清楚、很難說,e代表哪方麵都可以,f代表大體合適,g代表非常合適。:

你分析自己時有什麼印象?請在最合適的地方畫一個。如你認為自己比較活潑,(即大體合適),就在b點上畫一個。

若自己的情況在a點上,得3分,在b點上得2分,在c點上得1分,在d點上得0分,在e、f、g點上分別得-1、-2、-3分。

全麵式自我分析法

為了形成符合的、穩定的自我評價,用多種方法全麵分析自己的行為和行動。而且在分析中……必須注意對實際現象的分析,而不是對純感受的分析。不僅要分析行動前的內容感受,而且要分析活動的結果和自己的行為,因為人隻有根據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活動結果,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心理學家阿爾波特把有關人格的心理的科學分析方法歸為十四大類五十二種。

現介紹如下,以資參考。

一、文化模式研究

1.社會規範分析;2.成語、格言、文藝作品分析;3.語言分析;4.心理描述(形容詞核對、量表分析)。

二、生理記錄

5.遺傳分析;6.生物化學相關物;7.內分泌學研究;8.體型;9.麵型、動作分析。

三、社會記錄

10.個人檔案記錄(學校、醫院、工職、資曆、組織等);11.工作分析;12.時間分配;13.行為頻率;14.社會測量學;15.拓樸心理學(對人、對阻礙物的反應)。

四、個人記錄

16.日記;17.自學係統指導;18.個人信件;19.主題寫作(如“我的媽媽”、“我的故鄉”等寫作)。

五、表情活動

20.第一印象;21.外表過細分析(快速攝影分析);22.外表模式分析;23.字相學;24.

風格分析。

六、量表

25.等級量表;26.記分量表;27.心理圖示。

七、標準化測驗

28.標準化問卷;29.心理測量(動作、測驗、迷津測驗、語言測驗等);30.行為量表(想像、聯想、情境測驗等)。

八、統計分析

31.差別心理學;32.因素分析;33.內部因素分析。

九、生活情境微型

34.時間樣本;35.職業微型;36.欺騙性情境。

十、實驗室實驗

37.一元記錄;38.多元記錄。

十一、預測

39.外觀預測;40.趨勢預報。

十二、深層分析

41.精神科會診;42.自由聯想;43.夢的分析;44.催眠術;45.自動書寫;46.幻想分析。

十三、理想型

47.理解的圖式;48.文藝性格分類。

十四、綜合法

49.辨別法;50.匹配法;51.全過程會診;52.個案分析。

歸因論在自我分析中的作用

為了防止在自我分析中得出片麵性結論的危險,以及主觀主義地揭示自己,這樣那樣的行動……行為、成功與失敗的可能性,要注意在自我分析中,學會正確運用歸因理論。

人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解釋社會事件發生的原因,即歸因。這是社會生活中的普通現象。

而歸因理論就是心理學家用來揭露人探究社會事件因果關係的一般規律性的理論。根據歸因理論研究,人對事件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的分析途徑,可以概括為控製點、穩定性和可控性三個維度。控製點維度就是用來說明一個人把事件歸因為內部還是外部因素的一個維度。因此控製點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有能力、努力、心境等,外部因素主要有任務的難度、運氣、別人的幫助等。也就是說,一些人在歸因時相信自己有能力控製強化事件的發生,而另一些人在歸因時認為事情的成敗受運氣、機遇或他人力量控製,即受相對於他們的外部因素控製。穩定性維度是指原因是否會變化。人對自己成就行為或者創造性活動失敗或者成功的原因的分析,可以從上述三個維度探討。一般來說,從穩定性和可控性來看,能力是穩定的,是不可控的,因為他是由基本智力因素決定的。心境也是不可控的、穩定的……人的心境隨情境變化。而努力是可以控製的,也是穩定的。在外部原因中,任務難度類似能力,是穩定的、不可控的。機遇類似心境,是不穩定的不可控的。最後,他人不尋常的幫助是可控的,但不穩定,例如,別人可幫助你一次兩次,但不是次次別人都可幫助你。人們根據控製點、穩定性和可控性,去探究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而探究分析的結果,又決定以後對成就的期待和具體的情緒的反應。例如,有一次美國一中學在一個體育館參加大學入學考試。考試快要開始時,一條蛇從一個男生的衣袋裏爬了出來,爬到地麵後消失了。許多學生嚇得尖叫,站在椅子上。結果,考試成績比預料的低。經過調查發現分數低者都集中在出現過蛇的體育館。後來受影響的學生因此被給予重新考試的機會。如果用歸因論分析這一事件,可作如下分析:一是考試是要顯示穩定的,而這個考試卻反映極不穩定的、可控的原因(蛇),這就意味著重新考試,學生就會考好。

一個人怎樣對自己的活動和行動的結果進行歸因,是決定他能否正確分析自己、評價自己的關鍵。如一個人把自己的失敗歸於不穩定因素,他就更努力。對失敗的難堪或恥辱感等情感可以促使他提高以後努力的程度。相反把失敗歸因於穩定因素,對以後成功的期待低,無能為力感強烈,就可能放棄努力。但如果把屬於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歸因於內部的可控因素,而不顧客觀條件的盲目,也同樣不能正確分析自己、對待自己,因之也不會得到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