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實務
作者:朱丹
化解債務:將毒液引入大海
企業如何從源頭上預防、控製、管理債務危機,如何應對和解決正在遭遇的債務危機?8月26日,由浙商傳媒(《浙商》雜誌)主辦,浙商全國理事會、浙商投融資服務中心承辦的“債務危機下的企業生存法則”專題講座,邀請了著名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專家、債務危機應對專家、上海王篤明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篤明與浙商企業家共同探討如何化“危”為“機”。
債務危機不用怕
“危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機會,在這一生中很難碰到這樣的機會。有的企業說,我債務累累,對我來說不是機會,我要說仍舊是機會。道理隻有一個,任何債務危機都是可以擺脫、可以轉嫁、可以化解的。”(薑承剛博士點評:危機危機,危險中一定孕育著機遇,我們要做的就是冷靜應對,化危為安。)王篤明說。
通俗地講,如果把債務比作一瓶毒藥,一個人喝會死掉,如果是一千個人喝呢,可能會受傷,如果這瓶毒藥到了大海裏去,就會稀釋得跟沒有一樣。再大的債務危機除以十三億,就沒有危機了。美國就不會有債務危機,因為全世界幫它轉嫁和化解。
浙江最先出現的是溫州的民間借貸危機,目前這個危機最猛烈的時候已經過去,並且逐步在平息。“你想想看,當時那麼恐怖的債務危機都化解了,所以危機不用怕。”
在王篤明看來,浙江企業缺乏成本意識,對資金流比較麻木。比如在出現危機後,銀行首先逼債,逼不出來,銀行會叫你貸款平移。“好端端的企業,一下子增加負債,每年要產生很高的財務成本。所以很多企業是被平移死掉的。”
王篤明指出,企業如果出現以下現象,表明危機四伏了:1、利潤不夠覆蓋利息,企業完全靠借貸循環;2、資產負債有不平衡趨勢;3、銀行要抽貸,供應商要抽錢;4、有大量應收款收不回;5、關聯互保企業出現危機;6、產品沒銷路。
同時,他指出,債務危機是會傳導的,傳導路徑大致為:民間借貸危機→中小企業債務危機→大型企業債務危機→國企債務危機→地方政府債務危機→銀行債務危機。
王篤明認為,製造業的冬天已經到了,民營企業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經濟不可能很快好起來,在這時千萬要抓住現金,千萬要減少你的債務,然後活下來。”
三保、三砍、三對抗
王篤明將債務危機的應對戰略總結為“三保”策略:1、保障老板的人身自由和安全;2、保衛現金流量,堅決不還錢;3、保障經營能力,勇敢活下來。目標是“三砍”、“三對抗”,即砍不良資產,砍虧損企業,砍虧損項目;對抗銀行抽貸,對抗供應商停貨,對抗經銷商拖欠。“在戰術上,要打‘三大戰役’:第一大戰役是阻擊戰,第二大戰役是攻擊戰,第三大戰役是反擊戰。”
“有的企業家選了非常不好的戰略。最不好的戰略是自殺,這是沒有勇氣的表現,他死了把債權人也害苦了,極端不負責任。也有的企業家采取逃跑戰略,也是不可取的。我認為最佳戰略是‘堅決不還錢’,但不還錢不意味著不還債。”
王篤明說,我認為債務危機跟人生病一樣的。“資金緊張,就相當於人體出血,解決出血的問題,傻瓜也知道,靠輸血解決不了問題,唯一的辦法是止血。(薑承剛博士點評:輸血、止血都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永遠解決問題的辦法唯有一條:造血。)就是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不還錢。”
王篤明認為債務危機其實是財富分配危機,誰來替債務危機買單?企業完全可以通過資產重組,以物抵債;股權重組,以股抵債;債權轉讓,以債抵債以及債務重組等方式轉嫁危機。同時,後危機時代暴跌的資產、股票、收藏品、公司等都是危機中的商機。通過低價購買這些東西,進行低資本擴張,企業又可進行再次的資本積累。“企業家的財富不是土地和廠房,而是技術、市場、團隊。債務危機來臨的時候,對現金流充足的企業來說,是低價並購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