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乘時機大入江南地 飛羽檄連下各城堡(1 / 3)

詩曰:

麾頭指處盡投戈,百萬艨艟指日過;

待把中原清廓後,與君同唱凱旋歌。

卻說鄭成功兵馬遭風,不能前進,隻好下令班師。一聲號炮,各船齊起,揭碇揚帆,回轉思明州而來,一路無話。

不日到了思明州,各文武官員不知究裏,爭來問故,成功一一說明了,然後一同上岸歇下,不提。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光陰似箭,轉瞬過了一年,正是永曆十四年,永曆帝出奔貴州時候。清兵三麵攻滇,永曆帝奔避,天下大勢已無可為。成功日夜歎息,那日張煌言來見成功,談起成敗大勢來,成功便歎口氣道:“若事真危急,小弟惟有一死而已,總不能與敵並存。但是三寸氣在,任是如何,卻不肯灰了此心。”張煌言道:“閣下之言不差,大丈夫報仇,至死方罷,豈肯輕易便死?就死,也要叫敵人膽寒呢!”成功道:“正是,我想聖上雖敗,我們這裏兵馬卻未損分毫,先前因路遠不能往救,這也罷了;此刻清朝重兵都調往雲貴,東南一帶必然空虛,我們若起兵往攻,一定容易,一則可以圖我們的進步,二則也牽製了他那邊。老兄以為如何?”張煌言大喜道:“妙不可言!閣下幾時起兵,小弟願將自己所領的人馬作個前隊。”成功也大喜道:“若得閣下如此,小弟何憂?”當下二人議定。過了幾日,便到校場上挑了四大隊精兵,四員大將領著;每一隊分作前、後、左、右、中五軍,五員副將領;每一軍分作四小隊,每小隊分作五營,每營分作四哨,統領、偏裨一一選好,共是四大隊、二十軍、八十小隊、四百營、一千六百哨,每一哨一百二十五人,一營五百人,一小隊二千五百人,一軍一萬人,一大隊五萬人,四大隊共是二十萬人。選的各將是:第一隊大將張煌言,前軍副將阮俊,左軍副將趙牧,中軍副將周瑞,右軍副將徐仁爵,後軍副將周鶴芝。

第二隊大將甘輝,前軍副將蘇維國,左軍副將陳森,中軍副將馬信,右軍副將馮用,後軍副將鄧飛鵬。

第三隊大將劉國軒,前軍副將吳一簣,左軍副將田麟,中軍副將張洪德,右軍副將李有德,後軍副將王毅。

第四隊大將黃克功,前軍副將萬春,左軍副將陳肇基,中軍副將孫鳴鳳,右軍副將龔曰飛,後軍副將李彬。

張煌言以監軍領第一隊兵馬,成功以元帥駐第三隊,統帶四大隊兵馬;另外總管二人,管理一切糧草之事;撥船二千號,每一營占船五號,連舵工、瞭手、哨弁、偏裨,每船共一百二十八人,各將領親隨不算,二千號船共二十五萬六千人;水米幹糧,弩箭火藥,各物稱是;船上家夥,一一修理完備;命忠勇侯陳大猷守思明州。風帆如雲,桅索若網,一望數十裏內,盡是戈船,浩浩蕩蕩,直奔江南而來。

一路上旌旗朝舞,畫角夜鳴,不日到了崇明鎮。成功也不攻打,掠過崇明,直向京口進發。

卻說張煌言的第一隊兵馬五百號大船先行,那時蘇鬆提督駐鬆江,江寧提督駐福山,大江兩岸險要各處都安下大炮,金山、焦山兩邊也設下大鐵索,橫攔在江底。前軍阮俊的船剛剛走到,卻被鐵索攔了,走不上前。阮俊無奈,隻得歇下,叫人去報知張煌言。張煌言聽了,忙催坐船到來,一看見鐵索橫攔在水中,便一麵叫人備火,一麵叫善識水性的人下去尋鐵索。眾軍士答應了,下水的下水,取火的取火,不一歇,隻見二十多個人踏著水,抬了一條二寸來粗的大鐵索上來,兩邊還沉在水底,隻取出中間一截,兩頭都連在兩邊。張煌言叫人鉤住,把火來燒,一麵燒,一麵打,不一歇工夫,早已把大鐵索打斷,然後大家進兵。張煌言心中暗笑道:“這等笨法,本宜古不宜今的,也想來攔我,真是無識了!”當下進兵,走了數十裏,隻見兩邊岸上立了許多木城,見張煌言兵來,一齊開炮亂打。張煌言大怒,叫人也開炮打了上去。兩邊對戰了一歇,張煌言兵馬都在船上,來往不定,木城中炮多半打落水中;木城卻是立定的,船上的炮打出去,十有九著。木城中兵害怕,都躲了起來。眾將便欲登岸,張煌言道:“不可,自古道‘攻者百而守者一’,他暗我明,我們上去,他從暗擊明,豈不是我們吃苦了?你們隻把木城燒了,不怕他不走。”眾將領命,叫人把火箭火弩,一齊往上射去,如驟雨飛蝗一般,一點點都著在木城上;便不著在木城上,也都射在草中;風引火發,騰騰烈烈地燒了起來。城中兵勇大驚,慌忙棄了木城逃走去了。張煌言大笑。

一路上的木城都用炮打退,放火燒了,數十裏內的木城一齊燒盡了,一路行去,毫無攔阻。

那日正走到瓜州,張煌言傳命攻城。城內駐守的提督管效忠,死命的守住。張煌言的船在下底,仰麵攻打,一個個炮恰好都打在城上,那城牆竟打壞了十幾處,幸而不大,管效忠才得竭力修補,一麵用炮石抵住張煌言,不叫登岸。無奈炮往下打無力、不準,雖抵住張煌言不能登岸,可也不能傷他一船,張煌言在下底倒可從容攻打。管效忠見下打的炮無力,便叫人改作石塊,誰知也不相幹。因為石塊太重,三四人共擲一塊,還不能遠;若用石機發石,卻又無準可憑,終歸空打。管效忠無奈,隻好且抵著再想法。張煌言一時卻也不能破他,兩下裏相拒了一日,至晚,張煌言收軍,屯兵江上。聯檣接桅,燈火如星,刁鬥之聲,循還不絕,一宿無話。

到次日,成功大軍陸續到齊,大家相見,張煌言便說明了城中堅守的情形,成功傳命登岸。管效忠一看大兵都集,吃了一驚,慌忙加嚴的把守住。

成功兵馬竟一擁而上,任是炮石弩箭如何飛來,擋不住他的兵多,冒險薄進。

管效忠一看勢頭不好,恐怕孤城受圍,隻得立在城樓上高叫道:“你們不用圍攻,我當出城迎戰。如倚著人多,隻會圍城,不會打仗,不是好漢,而且也必死在我手裏,那時倒後悔了。快快分開兵馬,讓我出來!”成功聽見,笑道:“便讓你出來,也不值得什麼。索性叫你出戰一陣,也叫你死得甘心。”

當下把兵分開作兩邊。管效忠叫副將劉恭守城,自己帶了五千人馬,開了城門,殺過吊橋來。成功欲試他本事如何,便先叫裨將黃景出戰。管效忠一馬抵住,戰不十合,黃景大敗逃回。管效忠也不追趕,立馬大叫道:“不服輸的來比較吧,肯認輸的本提督也不來逼你。”成功笑道:“一勝之後便如此得意。”說著,便叫羅孝德出馬。管效忠接住便戰,戰了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成功又叫丁德俊、潘普兩人出馬,敵陣中也有二騎馬馳出接住,對通過姓名,一個名叫恩壽,一個名吉祥。潘普便抵住吉祥,丁德俊便抵住恩壽,兩邊六騎馬,如飛梭一般穿來穿去,大戰了三十餘合,恩壽卻戰丁德俊不過,被丁德俊一鞭打在頭上,腦漿迸裂而死。丁德俊便來雙戰吉祥,吉祥哪裏戰得過,左支右撐,被丁德俊一鞭打在右臂上,右手疼痛,“嘡啷”一聲,刀已跌落。說時遲,那時快,吉祥正回馬欲走,被潘普隨後一刀砍在腿上,跌下馬來,潘普叫人縛了帶回陣去,然後兩人一同策馬竟奔管效忠而來。管效忠和羅孝德戰得正酣,雖然看見自己人被人殺了,可不能分身往救,隻好暗暗叫苦罷了。及潘普、丁德俊二人跑來,接住便戰,無奈力敵三人,隻有招架之功,並無還刀之力,隻累得渾身是汗,遍體生津,連忙虛砍一刀,撥馬便走。三人不舍,緊緊追去。成功大喜,把鞭梢一揮,大軍如排山倒海般掩殺過來。管效忠跑進城來,大軍緊跟著也進了城,就要關也關不及了。管效忠見勢頭不好,撥馬往東門便走。這裏劉恭正在城樓上看戰,忽見管效忠敗回,敵兵掩入,慌忙下城,迎頭正遇著一員將官,乃是黃景。劉恭走避不及,被黃景叫人趕上捉住,帶往見成功。當下成功入城,至提督衙中歇下,見黃景獻上劉恭來,成功問了幾句,叫人把他斬了。接著羅孝德、丁德俊、潘普三人獻上管效忠來,成功問了捉住情形,然後把管效忠提上。成功問道:“管提督,你為何替他死守?”管效忠連連磕頭道:“罪將知罪了,情願投降,為明朝出力,隻求元帥饒恕。”成功聽了,倒覺得詫異,隨又問道:“你如投降了,為明朝也肯如此死守嗎?”管效忠道:“不但如此死守,而且再不投降別人了。”成功本來見他人才可愛,還要收伏他,後來一見如此,心中倒猶豫道:“若說真的,這人氣節可一點都沒有了;若說假的,這人奸詐也可觀。總而言之,‘不好’兩字罷了,收他何用?”便命人且把他囚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