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資本論》出版(1 / 3)

《資本論》,是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資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係歸結為生產關係,將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自然曆史過程。

圖書簡介

《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一部光輝燦爛的科學巨著,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全部發展過程,以數學般的準確性證明這一發展的方向必然引導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確立。《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為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鬥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凝聚著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為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

《資本論》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資本主義卻從《資本論》中汲取營養,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在自身範圍內的進一步發展。馬克思認識到了經濟過程的動態性,並預見到了經濟周期的存在,而且發展了關於經濟活動的封閉理論。他同時還是第一個將經濟和曆史聯係在一起的經濟學家,而《資本論》就是他這種創舉的體現。

同時《資本論》也沒有簡單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歸結為它們的共同基礎——物質生產過程,而是從物質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引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資本論》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正如列寧所說:“在《資本論》中,唯物主義的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都應用於一門科學”。馬克思使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邏輯與曆史一致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的辯證分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係統全麵地闡述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發展和克服的過程,從而透徹詳盡地闡明了唯物辯證法關於對立麵的統一和鬥爭的學說,闡明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在《資本論》中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資本論》的方法不亞於曆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

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曾發現有機自然界的進化規律一樣,馬克思的《資本論》也發現了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精力著述的偉大的科學巨著,是人類曆史上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對國際工人運動鬥爭經驗的總結。它的出版,宣判了資本主義製度的末日,為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因此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資本論》的誕生

1848年歐洲大革命失敗以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到了巴黎,他們認真地總結了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從中認識到,要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必須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這對於指導今後的工人運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馬克思領導了工人運動,他也成了巴黎“不受歡迎的人”。1849年夏末,馬克思第四次接到“驅逐出境”的命令,以前,普魯士政府、比利時政府、法國政府均曾驅逐過他。為此,馬克思曾憤然退出普魯士國籍,要做一個沒有國籍的“世界公民”。

馬克思在巴黎住在百合花大街45號,這一天,幾個警察奉命向他宣讀了驅逐令,這對於當時的馬克思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這並不是因為法國不歡迎他,而是因為他此時正陷入“財政危機”,自己家的所有積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經費,連家具也早已變賣,僅有的一套銀質餐具也送進了當鋪。而且,妻子燕妮。馬克思又即將分娩,此時被趕走,困難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