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創世攻略(2 / 3)

因為目前新的地球生態係統並不是自然演化,而是諾亞人工改造了環境,人工在上麵投放了物種,非常的不穩定,自然狀態下演化出的生態係統就像是一座慢慢崛起的山脈,厚實而穩固,但這種人為的製造物種,製造環境,就像是在搭一座山脈級的積木……

一個不注意,就可能帶來像“生物入侵”“病毒爆”“細菌橫行”等讓生態係統完全崩潰的災難……為了應對這種狀況,諾亞建立了地球演化的模型,由於生命投放的不確定性,諾亞並無法直接推算出合理的方案,必須在這種模擬實驗中進行製定。

諾亞擁有無數的生命選項,可以在計算機中的“地球”上投放這些生命,電腦會以一秒十萬年的時間自動演算推進地球的演化過程,直到最完好的方案出現。

這可以是諾亞開的一款遊戲,完全按照現在的地球取材,真正意義上的創世遊戲。

地球的環境已經開始逐漸穩定下來,經過諾亞的改造,已經初步具有了讓生命生存的環境,雖然地殼運動還是非常頻繁,諾亞也打算製造一部分生態係統中充當的“生產者”的生命投放的地球上去,為未來“消費者”生命的誕生提供物質儲備。

諾亞先選擇的就是藻類與苔蘚類,這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且適合在原始氣候下生存的生命,借由之前在地球上所采集到的完整細胞結構和資料庫中的遺傳信息,這兩種生物被諾亞批量投放在了地表。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隻有著“生產者”,沒有“消費者”甚至連“分解者”都還沒怎麼出現的地球,是不可能演化成完整可循環的生態係統的,那一部分藻類和苔蘚類一開始由於光照充足,氣候適宜且沒有敵捕食,就如同生物入侵後的指數式爆炸,很快繁衍了起來,大氣中它們賴以生存的二氧化碳被快消耗,然後卻沒有“消費者”和“分解者”來進行補充,地球的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很快就崩潰了。

大量藻類和苔蘚類死去,然後不以它們為食……連可以降解它們的微生物都還在海洋深處,地表就變成了生產者的屍體堆積處。

不過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它們通過光合作用為地球累積了大量的有機物,分解者的數量很快就會以指數形式成長起來。

一個生態係統中,可以沒有“消費者”,但必須要有“生產者”和“分解者”兩個部分,“消費者”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隻起到加生態循環的作用。

諾亞清零了數據,開始了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1,除了版本1中的生產者外,諾亞也投放了大量的可以分解生產者屍體並進行有氧呼吸的分解者,這一次生態係統可以做到循環,生產者和分解者相依相存,分解者需要生產者提供氧氣和有機物維持生存,生產者也需要分解者進行有氧呼吸提供二氧化碳和降解它們的屍體。

如果不出意外,這個係統應該可以展起來。

但還是讓諾亞很無奈的是,這個生態係統生產者和分解者的形式過於單一了,最後演變成了分解者指數性增長成為了生產者的捕食者,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11也很快崩潰了。

雖然隻是不到5分鍾的時間,諾亞見證了自己所創造的兩個世界的毀滅。

諾亞並沒有放棄,開始了第三次“遊戲”。

雖然進行一次“世界”的演化也就是分鍾計算的時間,但當這個次數達到一定程度後,時間也會累積得非常漫長。

4個時之後,當諾亞的地球生態係統試做版本在演化了556秒(556萬年)後崩潰,諾亞已經有了用氦閃武器對著地球來一炮的衝動。

垃圾遊戲,毀我青春(時間),頹我精神(計算力),耗我錢財(資源)。

諾亞突然現,當一個遊戲沒有參數和腳本內容所固定的“必勝法”時,自己就從遊戲高手變成了手殘黨……

但手殘黨又如何?手殘黨也有手殘黨的自尊!手殘又如何?知道什麼叫有後台?什麼叫氪金嗎?

諾亞將這個創世遊戲以自己的名義上傳到了西德尼亞社會公用網絡上,並布了懸賞,誰打通了這個遊戲,誰就成為永生計劃的四號實驗體。

這簡直差點把西德尼亞社會掀翻,無數人不管在幹什麼,都放下手中的事情進入到創世遊戲中,而卡倫和洛麗塔卻緊急求見了諾亞,明了永生計劃目前在西德尼亞社會中崇高的地位性,請求諾亞收回這個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