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水戰利器(2 / 3)

沉吟少傾後,裴該終於緩緩道:“水上交鋒,唯有陶士行可任……”華軍中高級將領之中,也就隻有陶侃有水戰經驗了吧,看起來必須得把他從益州調到巢湖去啊。

正如郭默所,隻要能夠擊敗,或者哪怕僅僅是封堵、遲滯武昌舟師東援,華軍主力便有望渡過長江,直逼建康城下,而是否要從巴蜀以大船臨江,其實意義不是很大。

巢湖作為水師基地,別無二選,不僅水麵廣闊,而且有濡須水可直通長江,隻要能出濡須口,便可攔截柴桑、武昌方麵的舟船東援。當然啦,你首先得攔得住,其次須防王敦先期派船堵住濡須口——最終還是打得贏打不贏的問題啊。

不管怎麼,巢湖都已經有一支成型的艦隊了,巴蜀水師則還是紙上預案,則將陶侃調去,指揮長江中遊的水上戰鬥,比他留在益州要有用得多。

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陶士行,也不可能憑空變出舟船來,更難招募到更多合格的水師將兵,無論造船還是練兵,皆非一朝一夕之功。難道真要如許柳所,期以三歲,再伐江南嗎?這時間也未免太久了一些啊。

看起來除了拍杆之外,還必須新“發明”些水戰利器出來。

於是裴該便命諸臣退下,唯留楊清,對他:“朕思水上破敵之策……卿且為朕召彭子勤來……”

彭曉彭子勤,目前從屬於兵部,為武庫司從六品員外郎——員外郎指各司與副官平級的定額外吏員——一直呆在絳邑附近的秘密基地搞研究。通過此前的一係列戰事,已經證明虎蹲炮威力有限,無須大規模裝備,而大銅炮又不便於運用,所以彭曉的主要任務,仍舊是改良火藥。

絳邑附近的秘密基地,知道的人不多,楊清久在兵部,自然是清楚的,而張敞初任尚書不久,就未必明晰了,故而裴該才讓楊清秘密下令,召彭曉歸洛,以便自己麵授機宜。裴該的想法倒也很簡單,銅炮不是因為過於沉重,後座力也大,所以不便陸戰嗎?那若搬上樓船,用於水戰呢?

拍杆從來都是建在樓船中部的,一船一杆,不可能多樹,而且用人既多,一杆拍罷,重新扯起,再發起碼得好幾分鍾的時間。但火炮卻可設置在兩側船舷,雖然發射速度同樣緩慢,總可以多設幾門,輪流施放啊;至於射擊精度堪虞,反正拍杆的精度照樣很差……

我若是能夠提前造出炮艦來,則三艦橫江,就有望阻擋百舟千帆——是不是能夠如設想般簡單、好用呢?那便隻有交給彭曉去嚐試啦,希望他能夠不負朕望。

實話,以彭曉本人的貢獻,官升四品,得封侯、伯都是足夠的,隻可惜那家夥品性不端,還時常掉鏈子……倘若此番能夠成功造出炮船來,裴該也願意給他再升一兩級,讓他將來可以風風光光地返歸江南,去跟老師葛洪炫耀。

——————————

甄隨既入滇池,並沒有在寧州停留太長時間,因為以他的能力,是不可能擔負方麵軍政重任的,此來既然無仗可打,也就隻剩下受降一樁差事了。

遵照陶侃的囑托——那也是陶侃受裴該所命——仍拜王遜為寧州刺史,並封成德縣侯,其下諸將吏,一同舊命。然而王邵伯卻不肯接受,他希望能夠返回中朝去,或者幹脆告老還鄉——南中這地方,我可實在是呆夠了。

——王遜本籍魏興郡,倒是已經被陶侃、楊虎給打下來了,想回鄉很簡單。

這也在意料之中,甄隨乃將陶侃的親筆書信,遞於王遜——若要他自己開口,他可不知道該怎麼勸才是。陶士行在信中,知道邵伯你久牧邊荒,必然思念桑梓,但朝廷方滅巴氐而收南中,倉促間實在找不出合適的繼任人選來,還望邵伯再為國事操勞一段時間吧。他子已然承諾,且再一任(三年),必召邵伯還都,到時候進位三品,爵封縣公!

王遜沒辦法,隻得答應暫且留任,諸將吏亦喜——這個使君咱們伺候慣了啦,當然以不走為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