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愛國”道德規範的基本內涵及其時代價值(2 / 3)

熱愛祖國和熱愛人民是密不可分的。祖國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愛國愛民、憂國憂民、拯國救民、強國富民從來就是聯係在一起的。生活在美麗國土上的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善良和智慧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明。“民為邦本”,是人民群眾創造了祖國統一而悠久的曆史。古老的中華文明延綿五千年,是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顯示出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據史料記載,我國古代許多科學技術的“世界之最”都是人民心血智慧的結晶。我國的文學藝術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聲譽,可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古國相媲美。所有這些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從近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們的人民經曆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奴役,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淩辱和劫難。我國各族人民始終團結鬥爭、奮起反抗,用生命蘸熱血譜寫了無數卷扞衛國家主權獨立、維護團結統一的壯麗詩篇。因而,人民群眾最偉大、最可愛、最可敬。

曆來的愛國者都是熱愛人民的。屈原放逐“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範仲淹高立嶽陽樓,麵對滾滾長江,心思如潮湧,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警世之言。毛澤東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用行動實踐了諾言,使人民翻身做主站了起來。鄧小平也曾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他身體力行改革開放,著眼點就是愛民、為民、富民。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強調:

“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愛國必先愛民,愛民是愛國的核心。

(二)愛國主義是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愛國主義是人們熱愛自己祖國的感情、思想和行為的辯證統一。其中,感情是基礎,需要陶冶、培養;思想是核心,需要加強、塑造;行為是外現,需要努力實踐。

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曆史實踐中,培育了把個人命運與祖國前途緊密相連的崇高美德,深知祖國的安危、盛衰、榮辱,與個人休戚相關;國家的安定,民族的團結,對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人們總是懷念、頌揚、崇拜、讚美那些愛國、憂國、救國、興國的仁人誌士,自覺學習他們的高尚品質,效仿他們的英雄行為;憎惡、仇恨、鄙視那些賣國、害國、誤國的無恥之徒;譴責、批評對祖國命運漠不關心的錯誤態度和有損國格的錯誤言行。今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青年人更要注重人生修養,繼承和弘揚先輩們優良的道德傳統,熱情關注改革開放的成果,做到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讀書,艱苦奮鬥。

祖國是我們每個人的家園。祖國的安危、興衰榮辱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國家的統一和安定,人民的和睦與團結,國內各項事業的興旺與發達,對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存與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作為道德範疇的義務,它要求人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以對祖國的崇高義務和責任心,維護祖國的獨立、主權和尊嚴,促進民族團結、祖國統一,致力祖國的繁榮和昌盛。不論在任何艱難的情況下,都竭盡所能為自己的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必要時甘願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去服從或換取國家利益,保護人民利益。1998年抗洪搶險的三軍將士,2003年抗擊“非典”的白衣天使,長江三峽庫區的幾百萬移民,他們都以舍己為國的實際行動,給人們樹立了愛國主義的典範,向祖國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