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人民服務”道德規範的基本內涵及其時代價值(2 / 2)

奉獻——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道德境界。今天,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製度。”這種分配製度和我們所提倡的“奉獻”道德是完全一致的。因為我們國家的任何分配方式,都不可能是對“全部產品”的分配,而是在作了包括社會積累在內的各項必要的社會扣除之後的分配,這種必要的社會扣除和勞動者交納的各種稅收,就是個人的創造和所得之間的差額,就是對社會的奉獻。深圳一位農村黨支部書記談到愛國主義教育時說:“去年,我們村平均每人納稅一萬三千元,這就是我們的愛國主義。”是的,這就是愛國主義的一種體現,就是奉獻美德的體現。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作為“八榮八恥”。

榮辱觀之一,它的提出,主要是針對手中握有或大或小的權力、能夠為老百姓的大事小事做得了主的人,因為他們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直接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這些人中,有把人民的利益視為最高利益、當作自己生命一樣去嗬護、去扞衛的,如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等;也有那麼一些手中拿著人民給予的權力,卻置人民利益於不顧,為了滿足自己的如壑私欲,視黨性原則、法律、規章、人民利益於不顧,肆意貪贓枉法、行賄受賄、驕奢淫逸、見利忘義,最終走上了背離黨和人民的不歸路的,諸如成克傑、胡長青、李紀周、盧萬裏之流。

牢固樹立、努力踐行“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的榮辱觀和價值觀,就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嘴上、放在心上、跑在腿上,時時處處想人民群眾之所想,真真切切急人民群眾之所急,紮紮實實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樁樁件件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就要懂得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真正做到民為先、民為本,關注民生、服務人民,俯首甘為孺子牛;就要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葆有嚴於律己、仁厚待民,甘於清貧、吃苦為民,知冷知熱、作風親民,公正廉潔、執政愛民的高尚情操。唯如此,才能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水乳交融、休戚與共,才不會做出道德淪喪、傷天害理、不知廉恥最終背離人民、遭人唾棄的肮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