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人類在探索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結晶。在科學已經滲透在人類生活每一個角落的今天,當人們越來越多地享受著現代科學發展帶來的諸多成果時,回顧科學發展的曆史、認識科學的巨大社會價值、了解中華民族崇尚科學的優良傳統,將有助於我們增強科學意識,激發科學創新精神。
(一)從愚昧時代到科學時代的發展科學把人類從愚昧無知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經曆過一段漫長的道路。遠古時代的人類在與自然力的抗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大自然的萬千氣象和變幻不定,使得認識水平低下的早期人類萌發出種種奇異的猜想,認為在這種種自然現象的背後,有著某種神秘的、無法控製的力量在起著支配作用,在主宰著自身的命運,於是種種原始的自然宗教應運而生。通過人們的想象,又把這些力量加以人格化,予以崇拜,渴望求得這種力量的保護,逐漸地這些被人格化了的力量便演化成主宰人類的和物質世界的各種各樣的神。經過千百年的創造性發展,這種神話自然觀為後世的人類保留下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但在當時,它在精神上束縛和誤導著人類認識和理解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另一方麵,又在實踐中限製和壓抑了人類改造自然、掌握自身命運的主動性和原動力。
然而,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認識畢竟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深入,隨著自身思維能力的提高而擴展的。公元前600年前後,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提出了“萬物源於水”的論斷,開創了從自然界本身來說明自然界的理性主義傳統和尋求世間萬物的物質性本原的唯物主義傳統,也奠定了追尋自然界中萬物的普遍性規律的科學性原則。幾乎與此同期的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思想活躍的時代。以老子為代表的先哲們創造的辯證學說中,就閃耀著科學思維的光芒,直到今天仍為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所推崇。公元1世紀,王充以一本驚世駭俗的《論衡》,對正統的“天人感應”神秘主義進行批判,提出萬物由元氣而生;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
“死人不為鬼,無知,不能害人”等包含科學成分的觀點。人類認識的這些成就顯現出,人們逐漸從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依賴中解脫出來,已開始擺脫愚昧和迷信,折射出理性精神的陽光。在燦爛的古希臘文化衰落之後,基督教在西方世界興起,標誌著新的一輪對於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的開端。
公元5世紀到14世紀,是歐洲漫長的中世紀。在這個時期,基督教神學成為占據統治地位的思想,經院哲學禁錮了人們的頭腦。理性變成信仰的奴仆,哲學淪為神學的婢女,科學受到嚴重的壓抑和摧殘。越過中世紀的漫漫長夜,到14世紀,終於迎來了以人文主義、藝術、實驗的發現和自然科學的空前繁榮為特有標誌的文藝複興。文藝複興是人類理性對自然和自身的覺醒。倡導思想自由和恢複古典思想真諦的人文主義,震撼歐洲大陸的宗教改革,美洲大陸的發現和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洋的航線的開辟,東西方物資和文化交往的擴大,立足於實驗探求自然知識,這一切彙成了文藝複興時代的洪流,更新了整個歐洲的生活,奠定了近代科學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尤其是,人文主義思想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和心胸,為未來科學的振興鋪平了道路。
從15世紀後期到18世紀中葉,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以他的《天體運行論》在客觀上向神學發起了挑戰,揭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科學革命的序幕。這次科學革命以牛頓、伽利略為代表的經典力學體係的建立為標誌。它是在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代,在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推動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在反對宗教神學的鬥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實現了工業生產從手工工具到機械化的轉變。
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發生在19世紀中葉,這次科學技術革命以電磁學理論的創立為先導,推動電力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通訊等領域。這次技術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生產力巨大發展,使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由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