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個將軍的位子給靖兒,聖上的這句金言,眾人皆口耳相傳,每每遇到,瑞王爺卻笑而不提。靖兒滿三歲時,瑞王爺去翰林院與人閑談詩詞歌賦,間中說起府內二子漸長,需個教書先生。眾學士便就這教書先生熱烈討論起來,都說童蒙幼子的教書先生,求的不是教書先生本人學問大小,而是教習方法是否得當。大學士曾儀清給瑞王爺推薦了開封的張亦德,侍讀學士朱正風推薦建州的陳子揚,眾人紛紛七嘴八舌,一時間將這天下有才之人皆舉薦完畢。瑞王爺叫人拿了紙墨來,神情專注地將眾人推薦的人名皆一一寫於紙上。
沒想到瑞王爺尋教書先生的事竟然傳到聖上的耳朵裏。聖上問瑞王爺:“這教書先生固然要找,隻怕還得給靖兒找個習武的好師父吧。”竟然念念不忘靖兒抓周時舉劍向天那件事。瑞王爺猶疑,說:“這孩子聰明伶俐,記性甚好,怕還是讓他做學問更有益些。”
聖上笑道:“既然當日抓周已經透露天意,不如順天意而行。”說完就叫人召了侍衛親軍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蘇方全來。
蘇方全一聽聖上令他給瑞王爺的次子推薦一名武術師父,馬上拱手俯身道:“稟報聖上,正好前日在應天府,聽他們說起一名軍官,叫陳觀應的,出身於武當派,內外兼修,武功很是了得,而且為人正直,上下都很信服他。去年應天府鹽幫火拚的事件中,牽扯到一些很是厲害的武林中人,幸得這名軍官,官府才將事件平息。後來屬下好奇,就叫人喚了這陳觀應來演示一番,果然了得。屬下還正在考慮是否將這陳觀應調入軍中來教習武術。”
聖上點頭道:“如此甚好,一舉兩得啊。”於是叫蘇方全下去和吏部協商。
轉頭見瑞王爺低著頭,臉有為難之色,便說:“我知道你擔心什麼。那些閑言閑語你就不要去聽了。且不說你我一母所生,就說靖兒那異常好的天賦吧,如果將來真能舉劍為國效力,也是你我欣慰之事。”
瑞王爺低著頭說:“倘若將來靖兒真能為國效力,那就再好不過了。”
讓靖兒學武之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應天府的軍官陳觀應接到調令,立刻收拾行裝來了臨安。先到軍中將一切交接辦好,又有人帶了他來到瑞王爺府。
陳觀應一進大門,就見個三歲小兒,隻穿著紅綢子肚兜,捧著個梨子咚咚咚地在走廊上跑著,圓圓的臉上盡是笑眯眯的神色。後麵有個青衣婦人慌慌張張地追著他,滿頭大汗。
陳觀應暗自笑笑,跟著人進了德慶堂,見個九歲的小孩坐在椅子上,神情冷淡地看著他,以為自己要教的就是這孩子。後來才知道這是瑞王爺的世子淳公子,等了半晌,終於有人把靖公子帶進來,原來就是剛才那個滿府內亂跑的三歲小兒。
瑞王爺叫人給陳觀應安排住下,並詢問他可否兩個兒子一並教了。陳觀應回道:“習武時兄弟作伴自然是好。”
陳觀應下來覺得頭疼,九歲的淳公子也就罷了,要教會那個三歲幼兒學武,三五年下來怕都沒什麼成效,到時候還不知道如何回瑞王爺和蘇指揮使。心頭有點忐忑。又想到自己一身武藝,來這府內,卻似與小兒做戲耍一般,實在有愧這多年來的刻苦練習。但一切也隻能順其自然,從此在瑞王爺府住下。平日裏除了去軍中教習外,其他閑暇時間就在府內教兩位公子學習武術。
陳觀應起步開始教兩個公子馬步、手橋、拳法。
靖兒卻是閑不下來的性格。學著陳觀應比劃比劃,都還像模像樣,可過不了多久,視線就到處亂轉,看到什麼有趣的,比如小鳥築巢,立刻臉上現出興奮的神氣,緊緊地盯著那邊去了,這邊說什麼都聽不見。有時候陳觀應吩咐兄弟倆紮馬步,自己去了軍中,等回來時,卻隻有一個還留在原地,年幼的那個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玩去了。因為靖兒實在也太過幼小,性情又好,喜歡親近人,陳觀應也不好拿臉色給他看,說話亦不忍心過於嚴厲。
還好淳兒還非常認真,一板一眼地照著陳觀應的指導做,紮馬步這種苦事,也不見他喊累,隻管流著汗,咬著唇堅持。雖然性格乖僻冷淡些,但陳觀應身為師父,總還是高興看到有學生照著自己吩咐認真,這樣才會教有所值。同時,身為貴公子的淳兒居然不像想象中那麼嬌氣,陳觀應對這一點感到有些訝異,因此,即使淳兒習武天賦並不高,也仍然耐下心來認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