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財務分析解讀企業現狀
財稅研究
作者:孫金秀
摘 要: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財務分析,企業的經營結果必須進行有效分析,才能找出問題所在,對症下藥,使得企業能夠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作為企業財務的管理人員,我們要在運用各種數據公式的同時,還要學會將一個問題從不同的緯度,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全方位,多層次的去解讀,從而更好的為管理者服務。
關鍵詞:經營管理;財務分析;現狀解讀
財務報表分析可以看作“企業業務診斷書”,就如同醫生對病人進行體檢、診斷一樣,隻有充分了解了病情,才能對症下藥。如何才能了解企業的現狀,在分析時我們首先要有廣闊的思路,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解析問題,其次要理清關鍵的四項財務指標之間的關係,最後從財務報表的指標體係全方位分析企業的現狀。我們要將這三個方麵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為非財務人員特別是企業的管理者提供一份精準的分析報告,讓他們充分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現金流量狀況等,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下麵我們分別從這三個方麵入手,談談怎樣才能提供一套實用的財務分析報告。
一、站在不同角度分析企業的財務問題
1.客戶的角度-站在外圍看裏麵
企業生存的基礎不僅僅是產品與市場,還包括價格策略,營銷手段,售後服務。我們在透過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時,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看這些數據支撐力到底是否符合現實和邏輯。哪些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他們消費的動機是什麼——價值、質量還是服務,我們的產品在哪些方麵滿足了他們哪些要求。如果不考慮這些,不論提供出多麼好的營銷策略,也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目標。
2.全局的角度-站在高處看整體
在企業管理中,很少有單一性的問題,當解決一個問題時,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將帶來的其他問題。例如,在生產中,為了降低材料成本,找到價格便宜的供應商,材料價格下降了,但這將導致材料的質量下降,供應商服務質量的下降。由於材料質量的降低,增加了產品的耗費,也增加了設備的損耗;另外供應商不能提供好的服務,也許會發生停工待料的情況等,這些將最終導致生產的產品質量下降,交貨時間不能保證,使企業遭受巨大的賠償損失等。因此要求我們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全麵的去考慮問題。
3.規劃的角度-站在未來看現在
看待一個問題時,視角要有前瞻性。比如,企業人力成本中技術部門的成本和上年比較增加了許多,也許會認為人力成本的控製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甚至是這種成本的上升違背了企業預算管理辦法。但為什麼會提高,是因為公司戰略目標是要在未來五年內達到技術領先水平,要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開發出更加高端,更具前瞻性的產品,這就需要技術支持,需要技術力量的組成。我們在做財務分析時,要有這樣的能力——戰略思維方式,今天的行為和明天希望達成的目標要保持一致。
二、財務分析時需要理清的關鍵財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