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碳經濟潮流與中國的反應措施
經濟視野
作者:於婧
摘 要:隨著空氣質量的急速下降,霧霾及各種空氣汙染問題的不斷出現,環境問題成為當前世界各國主要關注的問題。隨著低碳經濟的提出和發展,對改善世界經濟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全球低碳經濟已成為當前主要的潮流,中國如何在低碳經濟中穩步發展是我國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在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潮流中中國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起到發展中大國的帶頭作用,共同發展低碳經濟,適應國際發展。
關鍵詞:全球經濟;低碳經濟;現狀;策略
中國作為位居前列的發展中大國,是全球的第二大能源的生產國和消費國,主要依靠工業化發展中國經濟,碳排放量是衡量低碳經濟的主要指標。低碳經濟主張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汙染的經濟發展方式來緩解對我國氣候的影響,降低大氣汙染,逐步恢複良好的空氣指標。低碳經濟作為適應全球經濟發展和減少汙染排放的重要主張,對促進我國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國低碳經濟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各種環境汙染問題的日益突出,節能減排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事業,為順應世界低碳經濟潮流的發展,我國逐步開始實踐低碳經濟,製定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規劃,以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戰略過程中,我國麵臨著各種問題。
1.中國產業結構決定中國實施低碳經濟需要較長時間的過渡期
中國是工業化國家,產業結構失衡,工業化的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偏低,資源的利用率低,一些高能耗、高汙染的能源密集型產品仍然是我國的產業支柱。同時,中國為了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背景,大量承接各種發達國家的重工業製造,使得中國成為各發達國家的代加工國家,無疑加重了中國的汙染排放量。對於一些低能耗的產品,由於企業生產工藝和設施裝備的落後,使得其始終處於出口的商品始終處於低端位置。在低碳經濟的潮流中,中國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將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為以低能耗、低汙染的高端產品為主的產業模式需要較長時間的過度時期。
2.中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和低下的技術水平製約著低碳經濟的發展
為了提高中國的GDP水平,發展中國的經濟水平,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一直是對資源和能源的依賴性比較強,生產的產品主要還是以高能耗、高汙染的商品為主。中國的迅速崛起離不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這些都是依附於對能源的需求和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低碳經濟的提出必然會對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提出挑戰。同時,我國由於低碳技術水平有限,嚴重製約著我國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轉變的速度和效果。沒有先進的技術水平,對於各種資源的再利用,各種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根本上製約了我國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