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銀元買隻貓
清代鹹豐年間,浙江龍泉縣城西街有個人叫蔡維利。他原先開古董店,後來改行賣貓。
一天,有個福建泉州來的古董商,經過貓店門口,突然發現櫃台上放著一隻喂貓的瓷盤,便停了下來。他仔細一看,這瓷盤紫口鐵骨,開片條紋呈珠網狀,晶瑩閃亮,遠看像魚鱗片片,近看如翠玉層層。他兩眼頓時一亮:嘿,這是地地道道的南宋哥窯瓷盤哩!
古董商沉思片刻,走進去問蔡老板:“請問,你家的貓多少錢一隻?”蔡老板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乘機撈他一大把,便漫天開價要3塊銀元。古董商想不到價錢這麼貴,不禁嚇了一跳。可他一想到那隻盤子,又不由得他不花費這筆大錢。他交給蔡老板3塊“龍洋”,揀了一隻貓,然後裝作隨便的樣子指著瓷盤說:“蔡老板,有貓就要喂,這盤子也一並賣給我吧?”蔡老板隻當沒聽見,古董商說:“10塊銀元,賣不賣?”蔡老板仍不吱聲,古董商著急地說:“30塊銀元,怎麼樣?”蔡老板笑道:“你買貓是假,要盤是真。告訴你,我就是靠這隻南宋哥窯瓷盤做貓生意的!”古董商隻好一臉晦氣,抱著貓走了。
愚人吃肉一天,有兩個愚人在一起閑談。一個說:“公卿大夫跟我們一樣,同樣都是人,為什麼他們那樣聰明,而我們卻如此愚蠢呢?”另一個答道:“因為他們天天吃肉,所以很聰明;我們平日吃的是粗糧,怎麼不愚蠢呀?!”問話的那個人聽了,說:“我剛好在市上賣了糧食,手頭有幾千個錢,我們兩人天天買些肉吃,看看聰明不聰明?”他們吃了幾天肉之後,自我感覺很好,又在一起高談闊論。一個說:“自從吃了肉後,我的腦袋聰明得多了,能悟出很多事理來。比如人的腳掌,為什麼向前伸出的呢?過去我百思莫解,如今完全明白了。如果人的腳掌向後伸,是會被後麵的人踩著的哪!”另一個接著說:“我吃了幾天肉,腦袋裝滿了智慧,也悟出了不少深奧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發現,是人的鼻孔為什麼朝下的問題。如果鼻孔向上,那就糟糕了,天一下雨,水就灌了進去呀!”此後,兩人碰在一起,都稱讚自己的才智。
燒魚從前有個女人,不會過日子。
有一次,她男人買回來一條鯽魚,對她說:“紅燒魚,會燒嗎?”女人朝他眼睛一白:“多問,肯定燒好了。”男人到田裏勞作去了。她把魚一切為二,燒好,盛了兩碗。
男人種田回來一看,不開心了,對她說:“你怎麼可以切成兩段燒呢?以後要整條燒,懂嗎?”女人朝他白白眼睛,悶聲不響。
過了幾天,男人買回來一條帶魚。女人就把帶魚盤在鍋裏燒。燒好了,要尋隻大碗來盛,可尋來尋去尋不著,隻好從牆腳邊尋來一根毛竹扁擔,洗洗幹淨,用來盛這條帶魚。
男人種田回來,看見桌子上的一根長扁擔與扁擔裏的一條帶魚,不免火氣直冒,板起臉孔責問:“你為啥不切斷呀?”女人兩手一拍,哭了起來:“切也不好,不切也不好,你到底要我怎麼燒呢?”多憂的沈屯子一天,沈屯子和朋友一起上街,正好有個說書人在講古代楊家將的故事。他聽見說書人說:“楊文廣被敵軍圍困在柳州城中,錢糧缺乏,援兵又被截住。”他心裏不安起來,不住地跺腳歎息。朋友見狀,硬把他拽回家中。
自此,沈屯子日夜在為楊文廣擔憂,不時地念叨著說:
“唉,文廣被困到這種地步,怎麼能解圍呢?”為了這事,他憂鬱得患起病來。家裏人沒法,隻好勸他到郊外散散心。
半路上,他看見有個人扛著竹子進城,又犯起愁來,說:
“竹子的削口這麼尖利,街上的人肯定會被戳傷的呀!”就這樣,他又多了一重憂慮,病情更加嚴重了。
家裏人束手無策,便請來個巫婆。巫婆對沈屯子說:“我查過閻王爺的生死簿,得知你來世轉生做女子,嫁給一個姓麻哈的回族人,這人相貌很醜陋。”沈屯子一聽,越發憂愁,病得更加厲害。
親友前來探望他,說:“你自己寬慰自己,病自然會好的。”沈屯子答道:“要想我寬心,除非楊文廣解了圍,扛竹子的人轉回家中,還要那姓麻哈的給我寫下休妻的文書。”打缸六爹六爹是王家村人,生性愚蠢,動不動就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