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美〕列文森:《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94.〔德〕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5.〔美〕托馬斯?哈定等著:《文化與進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6.〔美〕L?J賓克萊:《理想的衝突――西方社會中變化著的價值觀念》,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97.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學術論文
98.沈大德、吳遷嘉:《中國傳統社會結構探析》,《社會科學研究》1992年第1期。
99.範海玲:《鄉土社會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年第1期。
100.周運清:《中國農耕經濟變革與鄉土社會結構轉型的推進》,《社會科學研究》1995年第5期。
101.李翔海:《中國文化現代化曆程的哲學省思》,《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102.趙鳴歧:《裂變與未定調的整合――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曆程述評》,《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103.王滬寧:《創造性再生:中國傳統文化的未來地位》,《複旦學報》1991年第3期。
104.易鋼:《農業文化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農業現代化研究》1998年第6期。
105.陳一放:《論當代中國的文化轉型》,《社會科學研究》1998年第3期。
106.樂黛雲:《文化轉型與文化衝突》,《民族藝術》1998年第2期。
107.潘世東、邱紫華:《中國文化終極指向之文化哲學溯源》,《唐都學刊》2000年第2期。
108.張立文:《中國文化現狀與未來的思考》,《現代哲學》1998年第1期。
109.韓俊:《我國工農業關係的曆史考察》,《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4期。
110.盧中鋒:《論清末的文化轉型》,《哲學研究》1998年第1期。
111.李剛:《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回顧與思考》,《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2期。
112.江濤:《社會結構轉型過程中文化價值體係調適的理性思考》,《新東方》1999年第3期。
113.鄭杭生、郭星華:《當代中國價值評判體係的轉型》,《社會學研究》1995年第5期。
114.陳立旭:《論文化的超越性功能》,《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
115.蔡雅娟:《近代中國傳統文化的變革及影響》,《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2期。
116.王玉波:《中國社會生活方式轉型研究》,《社會學研究》1995年第4期。
117.陸學藝:《21世紀中國的社會結構》,《社會學研究》1995年第2期。
118.俞吾金:《當代中國文化的內在矛盾與出路》,《浙江學刊》2000年第5期。
119.萬俊人:《論市場經濟的道德維度》,《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120.楊春貴:《鄧小平理論與社會主義的命運》,《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
121.宋素琴:《毛澤東文化觀的哲學思考》,《益陽師專學院》1998年第2期。
122.蒙培元:《為什麼說中國哲學是深層生態學》,《新視野》2002年第6期。
123.錢遜:《和――萬物各得其所》,《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5期。
124.邴正:《當代文化發展的十大趨勢》,《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125.曾麗雅:《關於建構中華民族當代精神文化的思考》,《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10期。
126.蘇賢貴:《生態危機與西方價值觀的轉變》,《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27.任永堂:《生態文化:現代文化的最佳模式》,《求是學刊》1995年第2期。
128.顧冠華:《中國傳統文化論略》,《揚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第6期。
129.趙彤:《創新與中國的新文化》,《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1期。
130.李錦山:《中國古代農業禮儀、節日及習俗簡述》,《農業考古》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