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月時候,李圖四艘福船的軟帆就已經換好。軟帆的操作十分複雜,每艘船都要二十多名船工去管理。船工們在馬尼拉軟帆手的指導下,練了兩個月才學會。李圖又招募了一百多名船員,作為兩條在造的新式福船的後備船員,和老船員一起在老福船上操練軟帆。
在李圖的威脅下,五個馬尼拉造船匠拿出了真本事和漳浦縣的船匠們溝通,一起造船。到了七月,兩艘新式大福船已經接近完工,密密麻麻的肋骨和厚厚的船殼讓李圖印象深刻。軟帆手們也已經基本熟練了。李圖帶著四條福船,往澳門開去。
李圖在馬尼拉聽說澳門有鑄炮廠,那裏產出的火炮不少銷往各國,還多次賣炮給大明,所以李圖決定去碰碰運氣。
新的帆具很好用,催著四條沒裝貨物的福船開得飛快。用了七天,李圖到達了澳門。李圖這一行沒有帶武器,經過一番盤查,澳門港允許李圖的船隊開進碼頭。澳門的居民們看著四條福船樣式卻掛著西式軟帆的船舶入港,都跑到碼頭上看熱鬧。
李圖剛走下船,就有幾個港口官員走了上來,用葡萄牙語說道:“你是來做什麼的?”
通事把葡萄牙語翻譯成大明官話,李圖大聲答道:“我是來買大炮的!”
那個官員點了點頭,說道:“卜加勞鑄炮廠在西望洋山山腳下,不管怎樣,你先去和小卜加勞先生商量吧。”
李圖點了點頭,帶了十個人下船,浩浩蕩蕩往卜加勞鑄炮廠走去。
到了西望洋山山腳下,看到一排高大的磚瓦建築,中間還有幾個高聳的高爐,想來就是鑄炮廠了。炮廠門口站著兩個弗朗機士兵,李圖帶著通事走上去說明了來意,一個列兵走了進去通報。半響,一個頭發花白、身材瘦長的葡萄牙老人穿著一身髒兮兮滿是汙跡的灰色衣服,帶著那個士兵走了出來。
把手往衣服上擦了擦,老人和李圖握了握手,說道:“我是鑄炮廠的經理安德烈·卜加勞,他們都叫我小卜加勞,歡迎你來到卜加勞鑄炮廠。”
“我是大明漳州的海商李圖,是來求購火炮的。很高興見到你,小卜加勞先生。”
“無論如何,請進辦公室坐下來說吧。”
卜加勞把李圖一行人帶進了辦公室,分賓主坐下,這才問道:“李圖先生,你想買怎樣的炮呢?”
“我要買裝備在船上的炮,我正在建造兩艘大船,每艘船上準備裝備十門大炮,所以需要二十門大炮。”
“二十門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需要不少金錢呢,李圖先生。”
“以後要買的更多,如果可以的話,我想以後每年我都會和你買四十門以上。”
聽到李圖的話,卜加勞興奮地磨了磨手掌,笑著說道:“你是一個大主顧,李圖先生,你要買怎樣的炮呢?”
“射程遠的艦炮。”
聽到李圖的話,卜加勞拍了拍桌子,大聲說道:“我們倉庫裏有三十門標準長炮,這種炮有效射程一千七百碼,最大射程七千碼,重四千八百磅,使用十八磅炮彈,正適合在船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