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分利用輿論監督作用。“道德是指依靠社會輿論和人的內心信念來維持的、調整人們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是通過社會輿論的壓力,公眾的指責、良心的責備形成巨大的壓力而產生作用。廣播電視通過對背離社會道德的言行和醜惡現象的曝光;幫助人們加強道德修養弘揚人間真情。
現在,從中央台到地方台,都開設了各類專欄,對不道德行為進行批評教育。更多的地方台記者也對現實生活中的不道德,不文明行為進行了報道,關注百姓、關注生活。從上至下的輿論宣傳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最近,隨著記者曝光地溝油事件,從國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從以前關閉了事,到現在抓住要負法律責任。說明曝光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人民群眾也積極參與其中,積極舉報生產地溝油的企業。使他們無處遁形,形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圍。
3)發揚中華傳統作用。廣播電視要大幅報道現實社會中的勇於救人、見義勇為等行為和向善的事物,推動道德建設的全麵發展,弘揚時代旋律。
2012年5月11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出佳木斯市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的感人事跡。據佳木斯市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當時肇事的醉酒女駕駛員精神溜號,還與車上人說話,將腿別到操縱杆上,車輛一下子就躥了出去,與前方停在路邊的另一輛客車相撞,順勢又撞到停靠在路邊的同向依維柯客車及對向的一輛本田轎車。晚課放學時,人群密集,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在疏導學生過程中,發現車輛撞向學生,危急情況下,她將學生奮力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
據張麗莉的同事李金茹回憶:“晚自習過後,學生紛紛走出校門,當時我在校門口遇到了張老師和一群學生正要過馬路,校門口停了4輛車,突然最後麵的大客失控,先撞到了前麵的一輛大客車,這時,剛好有幾個學生過馬路,張老師迅速衝過去拉過了其中的一個學生,又推出了另一個學生,用身體擋在了大客車前麵,兩個學生沒有受傷,而張老師卻被大客車碾壓在車下。在場的老師和學生都嚇壞了,一時間不知所措,後來學校領導趕到,迅速撥打了‘120’急救車。急救車趕到後將張老師送到醫院救治。當時她還說‘先救學生’,我摸著張麗莉冰涼的額頭,她十分虛弱。”
李金茹說:“事發前,張老師正麵對著大客車,隻要她向後退一步,就能躲過大客車,可她卻義無反顧地衝出去救了學生。”
在網絡上稱她為最美女教師。
我們不能不看到,在曾經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聲屏裏,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顯得少了,相反,濫竽充數、題材單一雷同的平庸之作倒比比皆是。廣播電視從業人員要以高度負責的責任感來保證節目質量。並通過廣播電視傳播出去。給受眾以鼓舞和美的享受。
因此,廣播電視在全麵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實施中,要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規律,抓住特點,發揮作用,守土有責,有所作為,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張元華.淺談廣播電視應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發揮的作用.現代傳播.
[2]王海成.如何讓廣播電視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發揮作用.新聞記者.
[3]鄭少和.淺談公民道德中廣播電視在其起的作用.新聞天地.